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近期以來,大陸透過全國“兩會”及《反分裂國家法》15週年座談會,密集發出對臺政策訊號。一方面響鼓重槌地反“台獨”、反分裂,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中國內政;另一方面也釋出進一步加強兩岸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凝聚兩岸民意民心,共同推進祖國統一進程的政策強音。
中央對臺的一系列表態,與當前臺海局勢和兩岸關係密切相關。一方面在政治上,島內“台獨”勢力不斷抬頭,“台獨”步伐不斷加大,民進黨當局緊抱美國大腿,甘當反華棋子;另一方面在兩岸交流上,民進黨以“台獨”割裂兩岸,不斷挑動島內民意“仇中反陸”,煽動民粹政治,甚至出臺“反滲透法”破壞和阻撓兩岸交流與合作,兩岸交流的大門不斷緊縮,兩岸融合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在這種情況下,大陸釋出的對臺政策訊號,在“反台獨”的基礎上,著重強調要加強和推進兩岸之間的融合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共同反對‘台獨’、促進統一,我們一定能開創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總理的這番講話有兩層涵義:一是在推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融合發展方面,大陸沒有因為兩岸關係形勢嚴峻而放緩甚至中止,相反還要在過去基礎上繼續推進,並不斷加大力度;二是以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融合發展為抓手和切入點,不斷加大兩岸同胞之間的民意交流與心靈契合,從而在兩岸同胞之間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有了兩岸同胞之間的人心向背、團結之力,就一定能夠開創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而這正是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的重大意義所在。
事實上,多年來大陸方面堅定不移地促進兩岸各領域交流與合作,以極大的誠意與善意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世所共睹。馬英九主政台灣的八年間,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開啟和平發展新篇章,兩岸大交流大合作保持了良好勢頭,兩岸融合發展所取得的和平紅利切實惠及兩岸同胞,受到兩岸廣大同胞的充分認可與支持。而2016年民進黨上臺後,兩岸關係風雲劇變,儘管民進黨當局不斷加大“台獨”,阻撓兩岸交流與合作,但大陸方面始終堅持推進兩岸融合發展,兩岸交流與合作雖然受到波折,但總體上保持了繼續向前發展的勢頭。
近幾年來,雖然民進黨當局不斷拉高兩岸對抗的調門,不斷加大“台獨”步伐,但大陸方面並沒有受其干擾,一直在積極出臺惠及臺胞的各種政策,比如“31條”、“26條”以及最近出臺的“11條”,這些具體而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切切實實幫助廣大臺商和台資企業在大陸投資發展,特別是今年初以來大陸各級各部門真心實意幫助臺企,及時、有效地戰勝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保證了臺商和台資企業員工的身體健康,保證了台資企業有序復工復産,同時也讓廣大臺商清楚地看到大陸始終關心關愛廣大臺胞、臺商,始終關照和扶持台資企業的發展,這些政策舉措是最好的“定心丸”和“強心劑”。兩岸融合發展在大陸強有力的對臺政策支撐下,衝破重重阻力與障礙,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這一方面説明大陸的惠臺政策舉措是具體可行、有針對性的,另一方面也展現出大陸對臺堅強有力的戰略定力,不論臺海風雲如何變化,大陸始終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發展的大方向和主導權,最近大陸方面接連釋出的對臺政策,展現出連續性、穩定性和自信力,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未來,兩岸融合發展還要因應兩岸關係發展的現實需求,需要不斷向深層次發展,這不僅僅是提高兩岸交流合作品質和水準的需要,而且也是爭取台灣民心、促進兩岸民意融合、爭取祖國和平統一光明前景的政治需要。兩岸和平發展,祖國和平統一最根本的是要爭取台灣民意的廣泛認同與支持,而爭取民心民意的工作是具有長期性、系統性與挑戰性的艱巨工程,其中會受到島內政治因素特別是“台獨”因素的影響,也會受到國際大環境特別是美國因素的影響。而以目前的形勢來看,島內“綠大於藍”的格局基本穩固,民進黨“全面執政”優勢明顯,蔡英文第二任期沒有競選的壓力,“台獨”的風險不斷拉高;而美國因素,特朗普面臨今年的選舉壓力,會不斷打出“台灣牌”以遏制中國大陸,爭取選票支持。同時,島內民意多年來受“台獨”影響與毒害,台灣民意對於兩岸一家的國家、民族認同,對於兩岸統一的認同更是充滿諸多不確定因素。因此,未來兩岸融合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將會更多,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大陸越要堅定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的信心與定力,爭取台灣民心、民意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不能急功近利。
未來,推進並深化兩岸融合發展,誠如李克強總理所言,要“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這實際上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做好制度安排。要將推進兩岸交流與合作形成制度與機制,充分發揮制度優勢,長期、有效地貫徹落實,而不是短期的、階段性、功利性的;二是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這就需要不斷因應兩岸形勢發展變化,更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地出臺一系列惠臺政策舉措,大陸最近出臺的“11條”就是很好的例子。未來大陸在制定惠臺政策上需要更加靈活更加務實,更能貼近廣大臺胞、臺商赴大陸交流、創業、發展的實際需要,需要進一步“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從而使各項政策措施能夠更接地氣,更能獲得廣大臺胞的認可與支持,這些工作都需要因應時勢、細之又細、實之再實。
除了經濟層面外,也要重視兩岸在文化、教育等意識形態領域的融合發展,重點是兩岸民間基層交流和青少年之間的交流。在設計交流項目時,特別要注重“體驗式交流”,加強交流互動的深度,喚起兩岸同胞之間共同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拉近彼此之間的差距,彌合隔閡,縮小分歧,擴大共識,增進心靈契合,不斷加強兩岸同胞之間的團結之心、合作之力,兩岸和平發展與祖國和平統一就一定能夠奠定更為堅實的民意基礎。(文清 評論員)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