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鄉思

編輯:張旭|2020-06-23 08:49:08|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端午鄉思

 

小區閒地裏,有人種了一小片艾草,兀自在那兒綠油油的蓬勃生長。艾草雖曰草,卻並不低矮偃伏,而是高高大大的,有灌木的威勢,羽狀分裂的齒形葉子,參差錯落地在桔梗上伸展。我掐了一片葉子嗅了嗅,一股濃烈的植物清香之氣沁入鼻腔肺腑。

 

《詩經》有雲:“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採艾易惹相思,艾草的氣息仿佛讓我聞到了一种家鄉的味道,想起了端午節。植物似無情,卻是感情密碼和信息的儲存器,一旦遇到機會,它會絲絲縷縷地釋放出來。

 

在我的家鄉冀南平原一帶,端午節稱作五月端午。中國傳統的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和中秋,分屬於冬、春、夏、秋四季。端午節時值仲夏,烈日當空,草木蓊鬱,瓜果飄香,布穀聲喚,正是一年景好處。

 

民諺“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在家門口插艾是老家一個恒久的習俗,據説能辟邪祛災。記得小時候,一到五月端午那天,母親天不亮就起來,她窸窸窣窣地穿上衣服,將頭天準備好的略微有點打蔫的艾草拿起來,走到街門口插入香爐內,一邊兩枝,又在窗欞上也綁上一束,立時一股青草的氣息彌散開來。此時,天空剛剛泛起魚肚白,太陽尚未升起,這種起五更插艾草的感覺,充滿了神秘和莊重的氣氛,非常具有儀式感。加上“辟邪”的説法,讓我惴惴地有點小緊張,好像外面有一隻怪獸蹲伏著,就等著被艾草嚇跑。我問母親,為啥不等大白天再插艾,她説,太陽出來後再插就不靈了。如果端午這一天在村裏溜一圈,可以發現,家家門口遍插艾草,蔚為風景。

 

我們村西相隔一里地,有一村莊艾村,是我奶奶的娘家。據説,這村子原名叫莊活村,後來改名艾村自然跟“艾”有關。當地流傳著明代“燕王掃北”的故事,燕王朱棣和建文帝爭奪皇位,在河北一帶兩軍廝殺。本地百姓以為燕王叛逆,故反對之,燕軍便大肆殺戮。一日燕軍來到莊活村屠村,見一家門口插有艾草,心生忌憚,便繞其門而過。後逃難的百姓返回,知其況,便紛紛效倣,家家插艾,從此將村名改為艾村。艾草在人們心目中是吉祥平安的物什。

 

《平鄉縣誌》載:“五月五日,簪艾虎,食角黍,飲雄黃酒。”“簪艾虎”,是説五月端午這天,要將艾草做成老虎狀,或者剪紙成虎樣粘上艾葉,戴在頭上。陸游也有“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的詩句,但好像而今民間流傳的習俗並不見戴艾的,還是多為插艾。説艾辟邪,雖然附會了神秘色彩,其實倒也不是迷信。艾草是中藥,《本草綱目》稱之“藥草”,有多種效用,艾灸是其中最顯著的一個。再説,細菌、病毒,不都是看不見的“邪祟”嗎?

 

過節總是離不開吃,端午節必定是要吃粽子的。《平鄉縣誌》所謂“食角黍”倒是其來有自。西晉《風土記》雲:“仲夏端午,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又雲:“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我小時候,家裏條件差,從來沒見過大米什麼樣,只知道南方種稻子才會有大米,我們這裡缺水,種的是黍,包粽子用的餡自然是黍,即黃米、黏米,再加上棗,用葦子葉包成三角錐狀,名副其實的“角黍”。過節的時候,母親偶或趕集時買回幾個粽子,但多是她自己親手做。葦葉從村頭大坑(池塘)邊上的蘆葦叢擗幾把,黃米和棗家裏就有現成的。但因葦葉較窄細,不如南方箬竹葉子寬,常常包不嚴實,裂呲歪巴,甚至有一回漏了一鍋,當粥喝了,我們都為此笑了好幾天。因為黃米和棗是日常食物,所以端午吃粽子也沒覺得特別解饞。直到有一年五月端午,在縣裏工作的父親帶回了幾個糯米裹蜜餞做的粽子,與往日“角黍”迥異,才一飽口福,品享到真正的美味。解開粽子外面捆綁的細繩,剝開葦葉,露出瑩白如玉的糯米,裏面裹著的蜜餞顯現出一抹暗紅色,如琥珀鑲嵌其間,一小口一小口咀嚼,都捨不得咽下,那滋味真是糯糯的、香香的、甜甜的,好吃極了。這第一次吃糯米粽子,足夠回味一生。後來每到五月端午,儘管粽子品類繁多,花樣迭出,但我最愛吃的還是糯米裹蜜餞的那種,最初的甜蜜記憶不僅儲存在大腦裏,還在味蕾裏。

 

近日我打電話給大哥,大哥耳背,大嫂接了。我問她,咱們老家為啥過五月端午?大嫂説,不是説紀念那個作家屈原嗎?大嫂七十多歲了,只念過幾年書,儘管端午節的來源有諸多説辭,但她此言卻是不管南方抑或北方最主流的聲音。宋代文豪蘇東坡詞曰:“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吊祭江誦君賦……”(《六爻令·天中節》)這裡將端午節的習俗與懷念説了個齊全。張耒、梅堯臣、文天祥等歷代諸多詩人都留下端午懷屈子的詩篇。屈原被稱作偉大的愛國詩人,已深入人心。國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國,家鄉是小家的延伸,是國家的縮影。愛家鄉是愛國這條大河的一脈支流。

 

又是一年五月端午,不禁令我悠然懷想起家鄉——那青綠的艾草,金黃的麥浪,彤紅的杏子,碧翠的蘆葦,還有家人親手包的並不規整的粽子。那是家鄉的景色,家鄉的味道。其實,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這傳統四大節日,哪個不叫人思鄉想家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