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之年,中國外貿正在悄悄改變

編輯:王瑞穎|2020-06-24 10:55:29|來源:新華社

6月22日晚上,一條國辦發文在外貿人的朋友圈火了。

 

這份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出口産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的文件,讓不少“猶豫轉”的外貿企業下定了轉的決心,也讓一些“加速轉”的企業吃下了“定心丸”。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全球貿易遭遇罕見重挫。在2020這個極不平凡的年份,中國外貿正在深度變革。

 

最明顯的變化,恐怕是線下轉線上。

 

這幾天,“網上廣交會”讓全球外貿人眼前一亮。大約2.6萬家外貿企業走上“雲端”,全球參展商、採購商足不出戶談生意、做買賣。

 

線下轉線上,不是對傳統模式的簡單複製,而是全新的結構設計和流程再造。外貿企業齊上線的背後,是新技術、新平臺以及新行銷、新服務的有機融合。

 

大家如果到廣交會官方網站上看看,很可能大吃一驚、大開眼界。直播帶貨很多人都熟悉,但大家可能沒見過,成千上萬家外貿企業同時在線,用英語全天候向“歪果仁”帶貨。

 

而他們帶的貨,既有挖掘機這樣的大件,也有葵花籽這類小東西,不少産品來自貧困地區。

 

對許多外貿企業來説,成不成交暫且不説,能把擁有63年曆史的廣交會整體搬上“雲端”,已經非常了不起。

 

“通過廣交會平臺的導流作用,我們公司自己的網站迎來專業客戶成倍地註冊增長,這意味著我們的潛在訂單越來越多。”浙江旭日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慶國説,“外貿企業‘上線’,是疫情之下的現實需要,更是我們謀求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對一家外貿企業如此,對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來説,更是如此。

 

最近,我國出臺了一系列舉措助力“線上外貿”。比如,就在6月13日,海關總署對外發佈公告,決定在北京、天津、廣州等10個地方海關開展跨境電商企業對企業(B2B)出口監管試點,新增兩個跨境電商B2B出口監管方式代碼。

 

我國外貿的另一個顯著變化,體現在出口轉內銷。

 

按照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預測,今年全球貿易將縮水13%至32%。二季度,全球貨物貿易景氣指數繼續下挫到87.6,成為這一指數推出以來的新低。

 

跨境貿易不好做,各國各家都一樣。

 

但中國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有14億人口的國內大市場。如果能更好激發國內市場潛能,打造國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格局,那麼我們的外貿企業不僅能活下去,還能活得好。

 

事實上,中央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

 

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明確提出“內外貿有效貫通”。

 

4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統籌內外貿發展”,並對加工貿易企業內銷繳稅等作出相關部署。

 

6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又明確“部署支持適銷對路出口商品開拓國內市場”。

 

這次國辦專門發文支持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從加快轉內銷市場準入、促進“同線同標同質”發展、加強知識産權保障等方面作了清晰部署,並且明確了相關部門的職責。

 

一些外貿企業告訴記者,之前説轉內銷,但想到隨之而來的稅收監管、品質標準等銜接問題就有點頭大,難免不想轉、不敢轉、不願轉,現在不是説完全沒有顧慮,但至少願意奮力一搏。

 

再有一個顯著變化,體現在從單打獨鬥到抱團取暖。

 

隨著疫情發展,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受到衝擊。對外貿企業來説,有些面臨訂單短缺的“冰山”、有些面臨原料供應不足的“高山”、有些面臨融資難題的“火山”……

 

市場越冷,越要抱團取暖。記者調研發現,有的外貿企業以地域為單位抱團,有些以産業鏈供應鏈為抱團依據,出現了“共享訂單”“共享工廠”“共享工人”等現象,有效共同抵禦風險、降低成本。

 

加快出口退稅速度、擴大企業信貸規模、依託大型電商平臺加強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直貸業務、提升中歐班列等貨運通道能力,支持穩定國際供應鏈和復工復産……

 

今年以來,中國政府的一系列部署,始終錨定穩住外貿基本盤,維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並在支持培育貿易新業態中孕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而這些,正是處在深度變革的中國外貿邁向高品質發展的堅實保證。

標簽: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