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貿區:改革創新紅利吸引高端産業集聚

編輯:王瑞穎|2020-06-28 10:19:33|來源:經濟日報

湖北自貿區:改革創新紅利吸引高端産業集聚

 

湖北襄陽自貿片區內襄北編組站發出貨運班列。 (資料圖片)

 

湖北自貿區是唯一被國家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技術産業聚集區的自貿區。掛牌3年來,湖北自貿區出臺系列政策措施,圍繞主導産業,積極引進産業鏈、價值鏈上的高端項目,隨著改革創新紅利的持續釋放,高端産業加速向自貿區聚集。

 

掛牌3年來,湖北自貿區圍繞主導産業,積極重點引進産業鏈、價值鏈上的高端項目,打造中部有序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積體電路、光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隨著改革創新紅利的持續釋放,高端産業正加速向自貿區聚集。

 

湖北自貿區是唯一被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技術産業聚集區的自貿區。根據商務部通報,全國前4批自貿試驗區中,湖北新增專利申請、新增專利授權名列第一,累計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537家。大力招才引智,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共集聚4名諾貝爾獎得主、66名中外院士、400余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7000多個海內外人才團隊。目前,湖北自貿區總體方案170項改革試驗任務實施率達到100%。其中,38項差異化試點任務已經全部完成,完成率全國第一。17項創新成果在國家層面採納推廣,132項創新成果在省內複製推廣。

 

武漢片區:劍指“芯屏端網”

 

“儘管疫情初期面臨供應鏈困境,武漢工廠第一季度銷售收入仍與去年同期持平。”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告訴記者,過去一年,武漢華星光電的研發投入高達12.7億元,公司3000多名研發人員,為了不斷縮小與國際巨頭的距離、改寫我國“缺芯少屏”的格局,正夜以繼日工作。

 

2020年第一天,武漢華星光電官微正式發佈,“武漢華星光電6代柔性AMOLED産線量産出貨”。李東生介紹,這條t4産線,是國內第一條主攻折疊顯示屏的同類産線,企業已追加投資,將350億元投資增至390億元,産能將從每月45k增至48k,另一條t3産線也增加了超10億元的投資。未來還會在武漢規劃下一條柔性生産線。同時,t4産線的二期、三期將加快進行,4月20日已搬入首臺主設備,7月相關設備將陸續到達武漢,年底三期設備到廠開始安裝,明年下半年,設計産能爭取達産。

 

晶片(積體電路)被稱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4月13日,長江存儲宣佈,最新128層QLC3D NAND快閃記憶體研發成功,這是全球首款128層QLC快閃記憶體。

 

“從64層量産至128層研發成功,僅相隔了7個月。”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首席執行官楊士寧介紹,過去,人們用的存儲晶片是平面的,相當於地面停車場,而三維快閃記憶體晶片是立體的,就像是立體停車場。同樣的“佔地面積”之下,立體晶片能夠容納更多倍數據量。儘管這顆存儲晶片不到芝麻大小,卻內藏乾坤,擁有3665億個“細胞”——存儲單元。這些“存儲細胞”加起來,能讓一顆晶片的存儲容量達到驚人的1.33Tb,相當於1362Gb。

 

這兩家落戶武漢自貿片區的企業,只是“晶片—新型顯示屏—智慧終端—互聯網”産業集群中的兩個代表。

 

“芯”跳強勁,鑄劍磨“屏”,“端”“網”發力。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武漢自貿片區二級巡視員孫茜雯介紹,武漢片區重點建設國家記憶體基地、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等重大項目,同時依靠國家級重大項目的輻射帶動,吸引了一批世界500強和龍頭企業落戶,逐步完成“芯屏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全産業鏈佈局。

 

“發展‘芯屏端網’的武漢,在新材料領域也已佈局産業鏈,落戶武漢是正確的選擇。”霍尼韋爾國際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4月20日,這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武漢片區設立新興市場中國總部,並註冊全資子公司霍盛工業科技有限公司。

 

去年7月躋身世界500強的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4月啟動武漢總部二期項目,計劃佈局小米人工智能與雲平臺、移動物聯網,並持續引進小米生態鏈企業。

 

同時,生物産業正在武漢片區崛起,目前已聚集生物企業2000余家,總收入突破1200億元,武漢光谷生物城綜合實力在全國108個生物産業園區中位列第三。

 

襄陽片區:新能源汽車加速

 

4月27日,襄陽東風試車場,兩輛輕卡正在進行性能測試。“這是今年研發的3款新車型之一。”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市場部主任蘇成介紹,3款新能源汽車均用於城市貨運配送。

 

除了研發新産品,市場開拓也穩步進行。蘇成介紹,去年該公司新能源物流車市場佔有率16%,行業排名第一,“我們對深耕新能源商用車細分市場有信心”。

 

依託汽車及零部件這一支柱産業,襄陽片區正加速建設新能源汽車之都。

 

電池、電機、電控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生産車間潔凈度可以和手術室媲美。”4月26日,襄陽自貿片區,駱駝集團新能源輕混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現場,總經理孫光忠告訴記者,全封閉設計的生産車間及智慧化設備,讓生産更加精細化。採用新技術後電池系統體積更小,裝配更方便。

 

去年3月,駱駝集團投資5億元建設該項目,當年建設當年投産。孫光忠説,新産品攻克了輕混鋰電池極低溫度(-40℃)放電難題,項目全部達産後,將形成20萬套輕混鋰離子電池生産能力,實現年産值3.5億元。

 

除生産項目外,駱駝集團新能源公司還斥資8千萬元,引進千余臺檢測設備,建成了近5000平方米的新能源電池檢測中心,打造省級新能源製造創新中心。

 

在中克駱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銀龍告訴記者,“正圍繞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的驅動系統,研發新産品”。

 

2018年2月,駱駝集團與克羅地亞明星企業Rimac汽車公司設立的合資公司中克駱瑞落戶襄陽自貿片區,首批電機、電控産品去年底經過性能測試後,成功用於品牌乘用車,年産5萬套的智慧化生産線也于2019年底投産。“希望能通過技術創新,研發出具備競爭力的産品,應用於更多車型。”吳銀龍説。

 

襄陽自貿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孔令波介紹,片區已聚集40多家新能源汽車産業骨幹企業,擁有200多項專利和實用技術,7家企業關鍵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準,建有國家及省級新能源汽車技術平臺6家,新能源汽車“兩縱三橫”産業生態初步形成。

 

宜昌片區:生物醫藥漸成“鏈”

 

宜昌東陽光藥業製劑産品已有38個品種在美國或歐盟獲批上市,有31個品種轉報國內,5個品種獲批生産並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

 

近年來,宜昌片區聚焦原料藥、化學藥物、現代中藥、醫用敷料等重點領域的比較優勢,建設高端醫藥産品生産基地。以仿製藥製造産業鏈、中藥加工産業鏈、醫用製品製造産業鏈為基礎,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産業集群。

 

這幾天,宜昌片區企業湖北華強公司正忙著將KN95口罩打包裝箱,出口歐洲,支援抗擊疫情。華強科技是亞洲最大的醫用丁基膠塞生産企業,疫情期間公司計劃轉産口罩,僅用了15天時間,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及湖北省經信廳、藥監局等部門支持下,第一批口罩迅速下線。“主要是有硬體優勢,我們有潔凈室,比生産口罩需要的十萬級潔凈室還要高一個等級,轉産很順利。”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復工復産提速,目前華強科技的主營業務藥用丁基膠塞産能達到每天700萬隻。

 

目前,宜昌共有規模以上生物醫藥企業80家,擁有化學原料藥、紅黴素原料藥、硫酸新黴素、醫用丁基橡膠瓶塞、醫用敷料等一批優勢産品;以東陽光藥業、三峽制藥為龍頭的醫藥企業具有一批在全國乃至世界有影響的、具有比較優勢的産業門類。宜昌片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緊扣片區産業優勢,以科技創新為新引擎,形成生物醫療配套産業鏈。(記者 柳潔 通訊員 何英 望少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