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壩上 呦呦鹿鳴

編輯:張旭|2020-07-21 10:32:46|來源:光明日報

《詩三百》中,鹿是最重要的意象之一,舉凡愛情、德行甚至是權力,都有鹿為據,以鹿為喻。

 

塞罕壩上 呦呦鹿鳴

 

《窺望》系列之一

 

塞罕壩上 呦呦鹿鳴

 

《窺望》系列

 

世人心中,鹿是精妙可愛靈動而又帶著些吉祥仙氣的動物,“逐鹿”的權力之屬在這個時代已然消退,更多留在心中的印象則是警覺、安詳與善良等。

 

先秦時,人們看著鹿兒自在地吃草,以鼓瑟彈琴吹笙的方式來迎賓宴客,是何等的自在?今人在快節奏生活中奔走,偶有閒暇去遊覽,看到的生靈也只是那些被束縛著的活物、被溫室化的植株。

 

生活舒坦著的人們往往會去探尋未知或難見的世界,相機便成為這種探求的最好工具。攝影師孫建輝生長于塞罕壩腳下,工作生活在中原大地。站在雪原上,坐在青草旁,他透過鏡頭去尋找鹿群不同的狀態、相同的感觸,仿佛一個偷窺者般,在靜靜地等待中感受著另一種生命的氣息、溫度與境遇,在沒有交合的兩個平行世界裏,用影像猜想著另一個世界的生命體驗。

 

作為一個細緻入微的觀察者,他的鏡頭往往會對準鹿的眼睛,透過眼神的力量去體悟它們的內心世界。他所看到的,正如他在拍攝手記中所説,是一種“不可名狀的力量”。在孫建輝看來,用鏡頭與任何客體進行的對話,其實更多時候就是在與自己的心靈對話。通過鏡頭找到的那些眼神、狀態和場景,其實就是自己在某個時刻心緒、狀態與思考的映射。

 

回歸自然,回歸自由,回歸天然與純凈,是攝影師心裏解不開的情結。那些覓食著的鹿呀,就是為生活而勞碌著的自己;那些奔跑著的鹿呀,就是徜徉在故土陽光下的自己;那些多樣而豐富的眼神,就是自己面對各種狀況時的不同狀態。靜下來觀看,便是在停住腳步找尋自己的靈魂;一次次的返鄉,就是對家園故土的深深依戀。

 

詩仙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寫道:“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今時交通便捷,孫建輝在故土與城市之間去去還還,放逐青崖間、原野上、城市森林中的,是濃濃的故土情懷。而那寄養在家鄉森林一隅的鹿群,就是他的情思所托。

 

(柴選/撰文 孫建輝/攝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