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看好中國市場吸引力 經濟復蘇提振全球信心
在全球經濟遭受疫情衝擊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率先走上復蘇回升的上行通道。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由負轉正,同比增長3.2%,6月份出口和進口雙雙實現正增長,同時電商銷售緩解了疫情下的出口疲軟。
國際媒體和經濟學家高度關注中國經濟復蘇回暖態勢,表示看好中國經濟復蘇前景,認為下半年中國經濟將保持回升向好態勢。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好于預期。從月度看,自4月份起出口連續3個月實現正增長。諮詢公司DuckerFrontier的中國分析師稱,進口顯著改善表明中國經濟正在加速復蘇。出口方面,在口罩、個人防護設備和計算機出貨量的支撐下,中國的出口並未像一些分析師所擔心的那樣受到全球經濟放緩的嚴重影響。此外,中國貿易競爭對手的生産中斷,還使得一些訂單轉移到了中國出口商。
7月16日,位於科隆的德國經濟研究所發佈報告稱,隨著中國經濟形勢的好轉,中國有望成為疫情危機期間德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國。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今年5月,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僅下降了12.3%。與此同時,對美國的出口下降了36.5%。
圖為德國十大出口目的國在今年1月至5月出口額排名。圖片來源:德國經濟研究所推特
德國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分析與商業週期研究小組負責人Galina Kolev表示,在過去20年中,中國對德國經濟的重要性不斷上升,當前的疫情只是“加速了已經持續幾十年的進程”。中國經濟的增長雖然放慢了腳步,但按照國際標準,仍然保持相對較高的水準,這使中國成為“有吸引力的出口市場”。
《南華早報》7月17日的文章注意到,受疫情影響,許多中國公司首次轉向電子商務,並在今年春季對海外市場的銷售中表現出強勁勢頭。通過電子商務渠道銷往歐洲、美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中國産品持續增長,對一些零售商來説,在線銷售有助於減弱面對面交易放緩的衝擊。
圖為《南華早報》發文稱中國商品的電商銷售有助於緩解疫情下的出口疲軟。圖片來源:《南華早報》網站截圖
疫情期間,許多海外顧客轉向了從中國網購,因為他們意識到在品質和價格上往往很難找到可以替代的供應商。在線外貿交易平臺敦煌網表示,今年春天,中國供應商對外國(尤其是北美和歐洲)企業的銷售額在其平臺上大幅增長。今年4月和5月,該公司商品銷售總值較上年同期增長近40%,其中大部分銷往北美和歐洲,拉丁美洲的購買量也有所上升。而今年5月,該平臺的平均訂單規模較去年同期躍升35.8%。
敦煌網創始人兼CEO王樹彤表示,通過提高數據的透明度和準確性,可以提高全球供應鏈的效率,使微型、小型和中型企業能夠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快地與更多全球合作夥伴開展業務。
香港正雅國際的行銷與合作經理表示,目前沒有其他地方可以複製中國現有的製造業基礎設施來大規模製造和運輸貨物,“我相信企業會努力使供應鏈多元化,但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複製中國的製造業規模,而且在一個國家內管理供應鏈比分散在多個國家更容易。”
事實上,早在中國第二季度經濟數據公佈之前,就有多名經濟學家看好中國經濟復蘇前景,並稱中國經濟將保持回升向好態勢。
6月23日,《財富》雜誌發表《經濟學家對中國的經濟復蘇和GDP增長越來越樂觀》一文,文章表示經濟學家上調了對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這表明人們對中國逐步復蘇的前景更加樂觀。預測表明,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將能夠擺脫之前一些經濟學家預想的技術性衰退。
圖為《財富》雜誌發文稱經濟學家對中國的經濟復蘇和GDP增長越來越樂觀。圖片來源:《財富》雜誌截圖
在《華爾街日報》于6月30日發表的文章中,經濟學家指出,由於出口和服務業獲得了政府的政策扶持和一些海外市場的重新開放,中國的經濟復蘇在6月加速。此外,中國經濟復蘇將會保持強勁勢頭。
圖為《華爾街日報》發文稱中國經濟復蘇將會保持強勁勢頭。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截圖
張信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