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留學生高飛:我用鏡頭記錄武漢
俄羅斯留學生高飛 (受訪者供圖)
高飛又一次登上黃鶴樓,將相機對準遠處的武漢長江大橋。
高飛是一名俄羅斯人,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一所大學擔任網絡運維師,四年前來到武漢求學。酷愛攝影的他一直用相機記錄著這座城市的變化。他喜歡從高空俯拍,“因為俯拍視野開闊,視角獨特,站在樓頂看風景會有不同的感受。”
如今,越來越多的攝影愛好者會借助無人機航拍,高飛也有一台,但很少用。“雖然無人機可以解決拍攝角度問題,但拍出來的照片沒有感情。 我還是喜歡爬上高樓拍攝,哪怕有時候會很危險。”他説。
高飛第一次得知武漢這座城市非常偶然。“我在俄文網站看到一篇介紹中國鐵路的文章,配圖是武漢火車站,那個波紋形屋頂的造型立刻吸引了我,我很想親眼看看。”
後來學校準備派他到中國研修漢語。他在備選城市名單中找到了武漢,不假思索地選定了這裡。
高飛攝影作品: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
閒暇時間,他的一大樂趣就是背著相機“掃街”。長江大橋、街道標牌、冒著熱氣的食鋪、江邊小憩的戀人……武漢的種種日常都收入了他的鏡頭。
在他看來,城市的個性往往體現在細節。比如武漢的井蓋就很特別,像藝術品。普通的鐵蓋印上了歷史名勝和城市建築,承載著城市的文化。
最近,高飛迷上了拍攝地鐵站,“武漢的地鐵站大氣、便捷,非常現代化。我準備把這幾年拍攝的地鐵站照片整理成一個作品集。”
高飛攝影作品:黃鶴樓
隨著對武漢了解的不斷深入,他發現,武漢有很多中俄交往的印跡。十九世紀,中國茶葉從漢口經萬里茶道長途跋涉運至俄羅斯,今天的漢口還保留著俄商茶廠的舊址。俄沙皇皇儲即尼古拉二世曾訪問過漢口。抗日戰爭時期,蘇聯航空志願軍與中國空軍並肩作戰,投入武漢保衛戰。戰鬥中犧牲的蘇聯烈士就長眠于武漢解放公園。上世紀50年代,蘇聯橋梁專家作為技術指導,幫助中方建成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座公鐵兩用大橋——武漢長江大橋。
迄今他已經拍攝了4萬多張照片,但他覺得遠遠不夠,因為每次舉起相機總有新的發現。“對於我來説,武漢是一本剛剛打開的書,還有很多東西等著我發掘。”
高飛拍攝作品:“馬蹄蓮花”-- 武漢新能源研究所
然而,多數俄羅斯人對這個九省通衢之地知之甚少。高飛説:“剛來中國時,很多俄羅斯朋友都問我,武漢在哪?”為此,他創辦了一個介紹武漢的俄文網站,網上發佈的都是他的攝影作品和本人翻譯的城市介紹。
高飛參加了不少攝影大賽。他在人民網與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舉辦的“鏡頭下的中國”攝影大賽中獲優秀獎,在“定格武漢設計之美”攝影大賽中獲優秀獎, 還榮獲“武漢宣傳大使”、“武漢旅遊達人”等稱號。
高飛作品:印有“萬里茶道”的井蓋
高飛的微信頭像是一個頭頂熱幹面的網紅漫畫,這幅名為“熱幹面,醒了”的卡通曾感動無數網友。回憶起武漢的那段非常時期,高飛顯得很平靜。“當時我沒有離開武漢,”他説,“如果當時説我一點都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但我還是沒有離開。武漢和熱情的武漢人賦予了我很多東西,在那個艱難時刻,我要和武漢人民在一起。即使我做不了什麼,留下來本身就表明瞭我的態度。”
疫情的發生讓武漢一度成為世界的焦點。高飛注意到,有段時間他的網站訪問量出現激增。 許多人都好奇,這是一座怎樣的城市?在高飛眼中,武漢是一座魅力之都,這裡有歷史的古韻,有人間煙火的熱鬧,也有快速發展的繁華。他相信,每個來到這裡的人都會不虛此行。
高飛作品:武漢街景
高飛俄文網站的宣傳口號是“武漢,每天不一樣!”他説,“我目睹著武漢的變化,同時也身處變化之中。可以説,我本身就是城市變化的一部分。”
除了攝影,高飛還很喜歡中國電影,他最欣賞張藝謀導演的作品。他有一個夢想,希望有一天能和張藝謀認識一下。
今年夏天,高飛畢業了。和所有大學畢業生一樣,他也面臨著找工作的壓力。他説,希望能留在武漢做自己喜歡的事。祝他如願!(鄧潔 實習生於曉萌)
高飛攝影作品:戶部巷的雕塑
高飛攝影作品:武漢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