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報”凸顯長三角實體經濟韌性

編輯:王瑞穎|2020-07-30 16:09:41|來源:新華社

直播帶貨穩外貿、促消費,創新變革強投資、興生産……今年上半年,長三角三省一市在疫情防控中,精準施策為實體經濟賦能,多地GDP增速回到“正區間”。進入2020年“下半場”,陸續落地的一體化舉措,還將為長三角區域經濟注入新活力、打造新引擎。

 

逆勢而上:止跌回升成主基調

 

走進疫情之下的義烏國際商貿城,處處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網紅”主播穿梭于各家店舖,在聚光燈前直播帶貨;經營戶紛紛把生意從線下轉到線上,創新發展線上展會……

 

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董事長趙文閣表示,小商品城服務全國200萬家中小微企業,通過拓展國內貿易、穩定國際訂單、創新貿易方式等,幫助市場經營戶“搶”客商“搶”訂單,讓更多市場主體生存下來、更好發展。

 

義烏是一個縮影。在製造業大省江蘇,蘇州三星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志剛説:“原本走海運和空運的貨物受到疫情影響,中歐班列及時開啟‘蘇州自貿區專列’,幫助外貿企業保市場、保訂單、保履約。我們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客戶今年訂單將增加50%以上,銷售額增加約500萬美元。”

 

從三省一市公佈的數據看,經濟止跌回升是主基調。其中,江蘇上半年GDP同比增長0.9%,安徽上半年GDP同比增長0.7%,浙江上半年GDP同比增長0.5%,紛紛回到“正區間”。

 

地處開放前沿的上海,直面全球疫情影響,二季度經濟實現正增長。上半年上海生産總值同比下降2.6%,降幅較一季度收窄4.1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577元,同比增長3.6%,增速繼續快於經濟增長。

 

熱氣升騰:賦能實體經濟是“共性亮點”

 

止跌回升,靠的是什麼?無論是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還是投資項目的競相落地,長三角反彈的動力,來自實體經濟實實在在的復蘇。

 

在浙江台州,吉利集團投資的衛星智慧總裝集成測試中心項目建設正有序進行。該項目一期投資22.68億元,用地面積105畝,計劃年底前有兩顆低軌衛星上天,為智慧駕駛提供系統化高精度定位。

 

“企業不能等待市場好轉,要看準發展趨勢,主動迎接變革,以創新引領發展。”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這樣解釋跨界造衛星的初衷。

 

一季度,受疫情影響,上海全市固定資産投資同比下降9.3%,但上半年轉為同比增長6.7%,其中製造業投資連續十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

 

今年上半年,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新設企業7035戶,同比增長62%。積體電路産業,是臨港新片區的重點發展方向。上海臨港集團副總裁翁愷寧表示,新片區將以建設“東方芯港”為契機,構建全品類、全産業鏈的積體電路綜合産業基地,預計總投資達到1600億元左右。

 

蘇浙皖公佈的投資數據也紛紛傳遞出回升向好的信號。其中,浙江上半年同比增長3.8%,增速比一季度回升9個百分點;江蘇雖然同比下降7.2%,但降幅比一季度大幅收窄13個百分點;安徽由一季度的同比下降11.1%,轉為上半年的同比增長1%。

 

以“芯屏器合”為代表的新興産業集群,成為安徽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産業集群不是同類型企業的羅列與堆砌,而是通過全産業鏈佈局産生良性的內生循環作用。”合肥新站高新區經貿發展局副局長王亞偉説。從上游的玻璃基板、偏光片,到中游的面板和模組,再到下游的整機製造和終端應用,覆蓋新型顯示産業鏈主要環節的企業在這裡都能找到。

 

促進新興産業成長壯大,安徽省合肥市今年還啟動“鏈長制”,由合肥市委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一對一”擔任積體電路、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等12個重點産業的産業鏈“鏈長”,服務重點産業高品質發展。

 

好硬仗:加速一體化服務“雙循環”格局

 

轉戰2020年“下半場”,中國經濟仍有很多硬仗要打。面對外部挑戰,長三角三省一市加快一體化發展,更好服務“雙循環”格局。

 

今年6月初,滬蘇湖鐵路開工,串聯起上海、江蘇、浙江三地,並在湖州與商合杭鐵路銜接,連通安徽,成為貫通長三角的交通大動脈。

 

交通網絡越織越密,越來越多的“一日生活圈”“一小時通勤圈”指日可待。除了有形的路,三省一市還在加快打破無形的行政壁壘,加快各種資源要素的跨區域流動。

 

統計顯示,截至5月底,長三角的異地門診醫療費用直接結算範圍已覆蓋長三角全部41個城市5600余家醫療機構,三省一市居民在41個城市的主要醫療機構門診或住院,均可持卡就醫、實時結算。

 

構建區域創新共同體,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的應有之義。“這次轉讓給蘇州長風航空電子有限公司的項目,是一個輕薄型航空顯示裝備。它打破了國外壟斷,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預估年産值達1.5億元。”近日專程從蕪湖前來上海參加拍賣會的中航華東光電有限公司市場部業務經理王晟説。

 

長三角科創要素的精準對接和有效轉化,將幫助一大批研發成果“走出實驗室、走上生産線”。來自上交所的統計顯示,截至7月16日,長三角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達58家,佔全國的45%;處於上市受理階段的長三角企業共176家,佔比43%。

 

“堅持服務國內大循環與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同時發力,積極推進長三角和華東地區暢通循環。”最近的上海市委常委會,提出了這樣的工作目標。立足一體化大市場,打造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平臺載體,長三角還將繼續奮進。

標簽: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