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以下“小明”可返臺 一篇新聞稿改9次又是滿滿的政治考慮

編輯:左妍冰|2020-08-14 16:23:57|來源:華夏經緯網

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2日宣佈開放2至6歲(含)以下持居留證的陸籍子女申請入境,入境後須依規定完成14天居家檢疫。但隨後又宣佈刪除“持居留證”等限制,反復收回新聞稿達9次之多,最後確認2至6歲的陸籍子女可以申請入境,父母得陪同。對此島內媒體發表社評,怒批民進黨當局對陸生返臺設下重重阻礙,對美、日政要卻大開方便之門,打著人權的幌子反人權。

 

台灣陸委會:小明返臺放寬至6歲以下

 

台灣陸委會表示,反復修改新聞稿是因為書面文字交換的過程中産生一些落差,經過雙方重新厘清確認,指揮中心也更改新聞數據,造成外界困擾謹此致歉。

 

陸委會並提出三點書面響應:第一,繼上次放寬2歲以下持居留證的陸籍子女可申請入境後,經實施並無問題,在兼顧防疫及人道的衡平性,仍本于弱小優先原則,這次進一步放寬6歲以下,不區分證件之相關子女及其陪同父母,均得返臺。

 

第二,這是經由跨部門商定之結果,但在書面文字交換的過程中産生一些落差,經過雙方重新厘清確認,指揮中心也更改新聞數據,造成外界困擾謹此致歉。

 

第三,據台灣“移民署”統計,2歲至6歲之陸籍子女,持項目長期居留者有507人,持長期探親證者有25人,合計532人。對於邊境管制的開放,相關機關將在不衝擊疫情防控之原則下,再進一步積極評估,逐步推動下階段的處理措施。

 

陸籍子女“小明”分為兩種,一是台灣人與陸籍配偶的子女,二是陸籍配偶前段婚姻的子女,跟著陸配嫁給台灣人後組成家庭。根據規定,第一種“小明”一開始若非選擇台灣戶籍可通過依親等長期居留方式來臺。

 

第二種“小明”若要來臺,一般只能先待陸配完成與台灣人婚姻程式後,申請長期探親證件,持長期探親證滿4年後,才能申請項目居留,申請到長期居留後才能再進一步排隊申請台灣戶籍。也就是説,若開放範圍限“持有居留證”的話,就會發生第二種只有長期探親證、尚未取得項目居留證的“小明”無法入境的問題。

 

“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説明,2歲至6歲陸籍子女可來臺人數有532人、無居留證但可陪同入境的父母有68人,6歲以上未成年的陸配子女約1000人;7月15日宣佈開放2歲以下陸配子女入境的人數約100人,但至今只有1人入境。

 

還有4種身份陸配子女陸生無法回臺

 

6歲以下“小明”可返臺 一篇新聞稿改9次又是滿滿的政治考慮

 

台灣滯陸孩童父母自救會兼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會長鐘錦明。(中評社 資料照)

 

對此,台灣滯陸孩童父母自救會兼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會長鐘錦明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接下來有4種身份急需分批開放回臺,一是9月要開學上課的6歲以上1000多位陸配子女,二是尚未取得依親居留(依親證)的陸配,三是新婚陸配,這兩種共約2000人;四是陸生在學生約5000人。

 

鐘錦明曾于8月7日率陸配及陸配的先生到“監察院”陳情,要求“監委”行使監察權糾正民進黨當局,別再禁止持有在臺居留證的陸配子女(小明)返臺。

 

鐘錦明表示,他所了解的內情是,整件事從頭到尾陸委會的意思就是“陸配子女”,但疫情中心沒有兩岸人民的關係,因為兩岸人民的關係態樣繁多且複雜,疫情中心又非兩岸業務列管單位,只要不是長期投入、關注,哪怕是陸配或陸配的另一半,都不見得完全了解。

 

鐘錦明指出,接下來更有返臺急迫性的有4種身份,一是9月要開學上課的6歲以上1000多位陸配子女,二是尚未取得依親居留的陸配,三是新婚陸配,四是陸生在學生約5000人。(臺當局教育部門統計,年初受疫情衝擊無法返臺的陸生約7000人,扣掉已開放陸生應屆畢業生約1000多人可申請入臺後,目前當有5000在陸生學位生尚未開放申請入境)

 

鐘錦明説,在“兩岸人民關係”的架構下,一,如果是台灣人與陸配在大陸生的小孩,12歲以下可以直接申請居留證;連續兩年、每年在臺住滿183天以上,才能申辦身份證。

 

他表示,二,如果是陸配前段婚姻所生的孩子,就必須先取得長期探親證,期滿4年之後才能申請項目長期居留,每年名額只有60人,領到長期居留證再2年,才能申辦身份證;所以這些“小明”們都是要選擇台灣的戶籍,所以在臺就學多年、排隊等著領項目長期居留,這些“小明”們都不屬大陸學制,無法在大陸就學,所以應儘早讓他們回臺就學。

 

臺媒:民進黨防疫 政治考慮大於一切

 

6歲以下“小明”可返臺 一篇新聞稿改9次又是滿滿的政治考慮

 

滯陸孩童(小明)父母自救會成員陳情。(圖片來源:臺媒)

 

台灣“聯合新聞網”評論表示,眼看9月新學期開學在即,“小明”父母盼孩子能在開學前回臺,但臺當局仍把6歲以上、正值求學階段的“小明”拒之門外。這些人倫悲劇、誤人前程的惡政,使人們看到“台灣的防疫只講政治,無視專業”。

 

“別再折磨小明瞭”,台灣《中時電子報》稱,對於真正需要開放的學齡“小明”,民進黨當局刻意拖延,就像在開放外籍生可以入臺後,陸生仍被卡在門外無法返臺就學,這不但明顯涉及歧視、傷害陸生的學習權,也影響台灣高教信譽。文章直言,台灣疫情指揮中心把“小明”返臺的開放權捏在手上,想到了就開放一點,“政治考慮大於一切,根本就是折磨這些孩子和家庭”。

 

台灣《旺報》發表評論表示,再過幾週,大學就要開學,臺教育部門宣佈開放境外學位生返臺就學,但陸委會反對陸生入境,最後只有應屆畢業陸生可以返校完成學業,其餘陸生仍望穿秋水。“民進黨根本是雙重標準,打著人權反人權,防疫遇到政治就轉彎,對陸生返臺設下重重阻礙,對美、日政要卻大開方便之門”。美國、日本疫情都非常嚴重,美國衛生部長、日本前首相來訪,都特例打破正規檢疫限制,還搬出所謂“外交特權”、“外交泡泡模式”等説詞合理化雙重標準。

 

6歲以下“小明”可返臺 一篇新聞稿改9次又是滿滿的政治考慮

 

圖片來源:台灣《聯合報》

 

目前民進黨當局種種的作法,確是在摧毀兩岸關係的穩定基礎,從陸生、陸配到小明,蔑視人權與雙重標準,煽動的是兩岸社會間的仇恨情緒,讓大陸網民的武統聲音高漲。民進黨不可能未察覺大陸的民情變化,卻仍不改作法,置台灣于險境,其用意為何?

 

民進黨當局應從兩岸關係大局及人權、人道的關懷出發,重新調整選後的兩岸政策與路線,否則不僅傷害台灣的形象,傷害兩岸關係的和平基礎,民進黨自己也將受創。【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