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通暢人心近 風光無限看灣區
26日,正值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由粵港攜手謀劃、精心打造的新口岸——蓮塘/香園圍口岸正式開通啟用。而在一週之前,位於珠海的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也順利開通,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一條新的“超級通道”正式投入使用。
道通業興,路通人和。將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先決條件,也是有力支撐。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複雜的國際形勢,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迎難而上,兩大口岸工程如期順利開通,見證的是粵港澳間割捨不斷的血脈聯繫,更見證了“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不論是橫琴口岸,還是蓮塘/香園圍口岸,其順利開通都得益於粵澳、粵港之間同心協力、並肩協作。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標杆工程,粵澳建設雙方同在一座大樓、共用設施設備,互相支持和諒解,克服了包括疫情在內的重重困難,逐步解決了兩地差異所帶來的問題,保證了口岸的順利開通;蓮塘/香園圍口岸設計方案採用深港兩地政府聯合舉辦的國際競賽第一名作品,深港雙方建設者採用同一個競賽設計方案,分別開展施工圖紙設計和工程建設,最終攜手完美呈現了一流的口岸作品。
口岸,是“一國兩制”下深港、珠澳在地理上的“切點”,更是雙方在規則、機制上的“介面”,它不會從一開始就平順光滑,而是需要在實踐中去磨合。蓮塘/香園圍口岸與橫琴口岸的開通,恰恰驗證了這種磨合的重要性。以橫琴口岸為例,通過創新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型通關查驗模式,使粵澳通關從“兩地兩檢”變成“一地兩檢”,從“中間擺渡”“兩上兩下”變成最快5秒通關,粵澳日通行能力從75萬人次提升到90萬人次,大大提升了通關效率,改善了通關體驗。正如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所説,橫琴口岸的新型合作模式“為特別行政區與內地合作樹立了新的典範,提供了新的借鑒”,意味深長。
風光無限看灣區。以口岸為代表的基礎設施的互融互通,背後是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互融互通,更是人心和民意的相連相通,標誌著粵港澳産業合作與人員往來已經進入更加深化、多元、豐富的新階段。
有學者認為,以蓮塘/香園圍口岸為例,在迎來40周歲生日的深圳經濟特區,與香港重要高校資源順利對接,深港國際中心等一批合作項目正在加快建設,深圳東部區域與香港的合作正在全面提速。香港的金融、貿易、航運等傳統優勢領域和産業也必將迎來更廣闊的舞臺,香港的創新科技和創意産業等也必將注入新動能。對於如今飽受“修例風波”折磨和新冠疫情衝擊的香港,意義更是重大而深遠。而深港的進一步合作與融合,也將為未來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更大的助力,成為中國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交接點和發力點。
展望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展目標是成為世界級城市群和一流灣區,這是一場考驗毅力的遠征。遇到的諸多困難和問題,都要以全局的角度、發展的眼光來看。兩大口岸的順利開通,正是大灣區城市間合作的鮮活案例,它們充分説明,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只要克服狹隘與偏見,在堅守“一國”之本的基礎上,實現“兩制”和諧相處、彼此促進,就能迎來光明璀璨的未來。
新華社北京電 記者王攀 王浩明 林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