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那部分才是瘋狂代拍的更大隱憂

編輯:張旭|2020-09-03 16:36:23|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肖黛

 

在機場候機大廳等著,突然看到一大群年輕的男男女女快速超同一個方向移動,移動中不忘站穩自己在隊形中的點位,每個人手裏舉著的不是手機就是專業相機,待到某個帶墨鏡或帽子的人出現,閃光和快門聲刷刷刷響起,短則幾分鐘長則十來分鐘之後,這些人三三兩兩散去,只留下一眾疑惑的“看客”,忍不住好奇的會底氣不足地問問路過的人,“剛才哪位明星來了”。

 

相信不少去過機場的人,對上面描述的這一幕並不陌生。不過,這還算是比較正常的版本,在新聞中出現的“加強版”中,充斥著鏡頭接近零距離懟臉、拍照人過多擠爆扶梯玻璃、延誤飛機正常起飛等多種情節。在公共安全和秩序的相關討論中,“代拍”這一原本屬於娛樂圈的群體被推到輿論前臺。

 

“代拍”,顧名思義,代替拍攝。據有人“考證”,最早的一批代拍是由一些明星粉絲站運營者轉型而來,最初的代拍“由愛而生”,其中有維護明星形象,增加自家偶像曝光的目的,這種稀缺資源的佔取和獲得也是代拍者穩固自己在粉絲圈層中地位的重要資本。之後,越來越多的職業代拍加入其中,代拍者與被拍明星間的情感連接很弱,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完成拍照-修片-售賣的一條龍任務。近一兩年來,屢被捲入輿論風波中的也多是職業代拍。

 

雖然坊間流傳有“一夜喜提海景房”的“傳奇”,但似乎佔絕大多數的代拍狀態是收支緊平衡。代拍收入直接取決於賣出照片的張數以及接到的訂單數。而每組照片的售價不僅與拍攝的角度、畫質有關,更與被拍者的受歡迎程度相關,説得更直白一點,就是被拍者的商品價值。各種要素組合之下,代拍照片低的一組幾十元,高的則達上千元。

 

收益不確定,但成本確是實打實的。除了設備投入外,大頭的就是刷關進機場候機大廳的低價機票費以及其他交通費用。運氣不好,代拍一趟虧本也是有可能的。即便如此,仍有人不斷涌入代拍這行,這固然與較低的入門門檻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初生代代拍的轉型迭代讓後來者看到這個行業更大的商機以及進階路徑。

 

在粉絲經濟這個鏈條上,代拍也許處於鄙視鏈的底端,但正是他們的運轉為粉絲狂歡和“雲追星”源源不斷地供給“興奮劑”,這種看似被動的曝光,于明星而言有助於維持熱度和人設,于粉絲而言則是多多益善的粘合劑。所以,除非嚴重妨礙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侵犯個人隱私的,較少有被拍者主動站出來對代拍説不。當然,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權益的成本過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瘋狂代拍的“探底”行為。

 

瘋狂代拍所帶來的隱患,不獨在機場等公共場所的安全與秩序,還有並沒有浮在水面上的個人信息安全洩露問題。代拍能夠按時出現在某個明星現身的地方,背後直接的關聯人是“黃牛”,而黃牛又不過是一條個人信息販賣産業鏈浮在水面上的那一個而已。可以説,這種本應被保護的個人信息標價有多低,這種販賣就有多成熟多廣泛。但在相關的討論中,我們往往聚焦于表面喧囂的公共場所秩序,而忽略了潛藏其下的更大隱憂,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代拍,作為偶像工業、粉絲經濟中一個其實並不太邊緣的産業,自有其存在的土壤和需求。“消滅”代拍,不僅沒必要也似乎不可能。但這並不意味著,對瘋狂代拍就要聽之任之。既然嵌套進社會網絡之中,那麼尊重個體隱私權和人格權,參與保護而非破壞個人信息安全就是這個群體和行業合規存在的必要條件。從這個角度來講,整治代拍示範,是也不全是被侵犯明星的事兒,相關的監管部門有責任和義務介入其中,為更多人的安全提供保障。更為根本的,要讓代拍靜靜,估計只有讓整個圈子都不那麼瘋狂才有可能實現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