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專家首次披露嫦娥四號600天科學成果細節

編輯:王瑞穎|2020-09-09 10:11:56|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

航天專家首次披露嫦娥四號600天科學成果細節

 

玉兔二號月球車上全景相機拍攝的嫦娥四號著陸區360°全景圖像 國家航天局供圖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林維 )近日,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共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取得諸多科學成果。8日,航天專家首次披露嫦娥四號600天科學成果細節。

 

嫦娥四號2019年1月成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以來,順利開展科學探測,獲得超過3TB科學數據。截至8月25日,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共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突破600天,月球車累計行駛519.29米。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院士8日接受採訪時表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與中科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共同組建的嫦娥四號核心科學家團隊經過一年多的分析挖掘,在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和礦物組份、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等方面取得了原創性成果,截至2020年8月,在《自然》《科學》《中國科學》等國內外權威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為月球科學研究做出重大貢獻。王赤説,“我們想知道月球內部它的岩石的成分是什麼?它物質的成分是什麼?這些成分能告訴我們什麼事情呢?它其實能告訴我們月球的形成——月球是怎麼來的?它是不是跟地球同時形成的?有一種假説,説月球以前大範圍都是岩漿岩,但是這些岩漿岩它怎麼凝固、怎麼變成現在的礦石?能夠來深入地了解月球是怎麼來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科學問題。我們現在剛剛還不到兩年的時間,有了非常多的成果,發表了數十篇論文,這也是我們中國科學家對月球科學研究的一個重大的貢獻。 ”

 

航天專家首次披露嫦娥四號600天科學成果細節

 

玉兔二號月球車全景相機月表內部有碎片的小坑的形貌、數字高程及剖面 國家航天局供圖

 

王赤院士表示,研究成果表明,嫦娥四號首次通過原位探測直接得到月球深部物質組成,揭示了月球背面,特別是南極艾特肯盆地複雜的撞擊歷史,對月壤的形成與演化模型給出了關鍵證據,並首次在月表開展中子及中性原子的探測,為了解日月地的空間環境、宇宙起源等提供了重要參考。王赤説,“月球還是一個非常好的研究平臺。比如説我們可以研究月球表面的一些空間環境的特徵,比如説它的電磁輻射,它的粒子的成分是什麼。這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信息呢?這可以給我們帶來來自於太陽風的粒子,它跟我們月球的相互作用。同時,因為月球的背面避開了來自於地球的電磁噪聲,它是一個非常好的電磁的臨近區,我們就可以開展一些低頻射電的觀測,對於理解宇宙的起源開闢了一個新的窗口。”

標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