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茶山吹起“海峽風”

編輯:左妍冰|2020-09-10 11:42:36|來源:福建日報

跨海種茶

 

秋高氣爽的時節,為了趕在年底前將用於觀光的茶樓和民宿蓋好,張元豪整日在長汀縣鐵長鄉的泳綠茶山上忙碌。

 

這位外表白凈斯文的“80後”臺青曾在台灣一家知名的大企業擔任技術員,工作穩定、收入豐厚,但2010年張元豪決定跨海到長汀繼承父業。

 

張元豪家世代以種茶為生。2003年,看好大陸的廣闊市場,張元豪的父親來到山清水秀的長汀縣鐵長鄉,租下800畝山地,投入800萬元,在古城汀州種起了高山茶。

 

有了這份兩岸情緣,張元豪主動向父親提出了接班的想法:“在台灣,雖然生活朝九晚五十分安定,但一眼看到頭,沒有挑戰性,不如換個‘跑道’看看自己的潛能。”2010年,張元豪正式接過父親的擔子,轉型成了茶農。彼時,鐵長鄉種茶的農戶不多。不過,從零出發,一切都讓張元豪充滿了期待,他決定從學習制茶起步,一步步投身茶産業。

 

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距離長汀不遠,那裏有不少臺農種植高山茶,這成了張元豪取經的首選地。為了系統學習茶葉知識,他還去了當時的漳州天福茶學院(現為漳州科技職業學院)拜師求教。

 

漸漸地,張元豪在制茶上走出了自己的路。“相對於高山茶,台灣貴妃茶更具蜜香味,而且採用純天然的種植方法,更有市場競爭力。”張元豪説,貴妃茶的茶葉蜜香來自於茶樹被小綠葉蟬叮咬後,茶樹自身防禦系統分泌的物質,經發酵加工而産生的特殊口感,而當時在大陸種植貴妃茶的茶農比較少,發展貴妃茶充滿了商機。2016年,他決定開發這一新産品,使得貴妃茶成為公司最具特色、最熱銷的産品之一。

 

從此,張元豪的“茶農故事”越來越精彩。2016年7月,他參加了大陸職業技能考試,獲評二級品茶師;2018年7月,他研製出一種制茶用搖青裝置和一種多筒同步茶葉揉捻機,這兩個機械裝置大大縮短了茶葉加工的時間,並獲得了新型實用專利。

 

在張元豪的帶領下,泳綠的茶葉先後獲得“福建省名茶”“福建省優質茶”等獎項,企業年産毛茶2.5萬公斤,成為長汀規模最大的茶葉企業。

 

茶香拂人

 

50多歲的丁三秀曾是鐵長鄉的貧困戶。她在泳綠茶園工作了10多年。自從丈夫去世後,依靠這份工作,她養大了一兒一女。不僅如此,在張元豪幫助下,丁三秀還學會了種植貴妃茶。

 

“貴妃茶産量少、口感佳、售價高,通過給有茶葉種植意向的貧困戶派發茶苗、開展技術指導、優先回收茶青等方式,不僅可以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還可以助力當地茶産業發展。”響應大陸的扶貧政策,2016年,張元豪開始走“公司+基地+農戶”的茶葉産業化道路,一方面優先吸收貧困戶到企業務工;另一方面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先後帶動數十戶貧困戶一起種植茶葉。

 

“如今,泳綠茶園已經成為當地知名的‘扶貧茶園’,在鄉親們眼中,張元豪早已成為自家人。”鐵長鄉鐵長村主任吳興輝説,通過這種扶貧模式,鐵長村已有12戶貧困戶參與採茶、制茶,每人每天可收入80元到100元。

 

隨著大陸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和脫貧攻堅戰的深入開展,張元豪發現不僅身邊需要幫扶的貧困戶減少了,而且長汀縣居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得益於美麗鄉村建設,街容街貌大為改觀,而且山更青水更綠,交通也更便捷,‘互聯網+’拉近了山與海的距離。”張元豪告訴記者,長汀作為古城,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幾年來汀州的遊客越來越多,帶動了當地休閒觀光産業的發展,“因此未來發展休閒茶園將是一個新方向”。看好長汀的發展前景,張元豪再次籌集資金,在茶山上蓋起了茶樓與民宿,還種下了山櫻花。

 

不僅如此,他還娶了當地的姑娘,有了溫暖的小家庭,如今兒女雙全。“在汀州,我既點燃了追夢的激情,也體會到了歲月靜好的小確幸。非常期待明年春暖花開的季節,能夠在山櫻花下,開啟新的築夢之旅。”張元豪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