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萬米載人潛水器保障母船“探索二號”
央視網消息:自2002年以來我國誕生了“蛟龍”“深海勇士”等深海載人潛水器,當潛水器在千米級至數千米級深度自由探索時候,保障母船的全力支持尤其重要。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載人潛水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號”。這是一艘水面支持裝備實現全面國産化的科考船,它有哪些“獨門絕技”?將來又能發揮哪些作用?我們一起來看。
在剛剛完成海試的“探索二號”船上,這套全國産化的布放回收系統尤其引人注意,它的負載能力為50噸,系統具備提升、變幅、止蕩、補償、對接緩衝、鎖緊、拖曳等多種功能,以滿足潛水器在複雜海況下的布放回收。
一套布放回收系統適用於兩種潛水器的布放回收打破了世界深海領域的一對一的固定模式,但在研製過程中難處頗多。不同的潛水器會導致系統門架高度、擺動懸架裝置高度、起吊纜與潛水器的匹配等各種因素的差異。
和“探索一號”相比,“探索二號”完成了吊放系統智慧監控、適應性改裝等方面的全面升級重點實現100噸級重型門架的研製,實現了完整的潛水器布放回收系統國産化研製。
其實,潛水器回收布放系統只是“探索二號”的一部分,早在2018年12月,“探索二號”就開始了母船和水面支持系統的同時改造。要在從未有過的船型上,既要實現科學家的需求,還要進行技術裝備的研發,本身就很有挑戰。
經過一年半的時間“探索二號”提前完成改造正式出廠。從大型A架及載人深潛器布放回收與轉運裝置到伸縮折臂吊、全海深地質、光電纜絞車的配備,再到水聲通信、水聲定位、多波束等深海聲學設備的上船,“探索二號”船上14台套全國産化科考裝備的增裝,徹底擺脫了長期以來對歐美生産廠家水面支持裝備的依賴。但在實現國産化的路上,無數次的試驗必不可少。
在海上,特別是複雜海況條件下進行科考活動對船舶的安全性、操縱性、穩定性無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二號”船還配備了兩台艏側推進器和兩套全回轉舵槳,在科考時既能精確保持船位狀態又能靈活地實現自動導航和複雜目標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