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為何無法加入RCEP?學者:非因“一國兩制”

編輯:左妍冰|2020-11-18 10:27:40|來源:中國台灣網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以下簡稱“RCEP” )15日完成簽署,東盟十國加中日韓、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組成了約佔全球1/3經濟體量的大型自貿區。與RCEP成員國有緊密經貿往來的台灣地區,則游離在區域經濟整合之外;而民進黨上臺後推動的所謂“新南向”政策,也是“雷聲大、雨點小”,成效差強人意。有涉臺學者認為,RCEP實施後,台灣地區將於區域經濟整合中,在貿易與投資兩個環節進一步“被邊緣化”。台灣地區無法加入RCEP,也絕非是因民進黨當局所鼓吹的所謂大陸用“一國兩制”台灣模式進行阻撓,台灣地區欲與區域經濟體簽訂類自由貿易協議(以下簡稱“FTA”),從而避免“被邊緣化”,只有處理好兩岸關係,回到“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來。

 

歷經多年談判,備受矚目的RCEP日前完成簽署,包括東盟10國和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15個簽署國,總人口達22.7億,GDP達26萬億美元,出口總額達5.2萬億美元,均佔全球總量約30%。RCEP自貿區的建成,意味著全球約1/3的經濟體量,將形成一體化大市場,而與RCEP成員經貿往來密切的台灣地區,並不在此列。儘管民進黨當局故作鎮定地宣稱“損失不大”,但島內輿論卻憂心忡忡,“台灣在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中已被邊緣化”的説法四處瀰漫。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在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時認為,台灣地區將面臨來自RCEP成員之間免關稅進出口的競爭性産品的衝擊,其價格競爭力必然會下降。同時,RCEP成員間相互減免關稅進出口,有助提升對外國直接投資(以下簡稱“FDI”)吸引力,迫使原在台灣地區生産再出口到RCEP區域的島內企業,把生産基地向RCEP區域轉移,以提升産品價格競爭力。“也就是説,隨著RCEP的實施,台灣地區將在貿易與投資兩個環節與層面被進一步‘邊緣化’。”

 

早在2016年上任時,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就所謂承諾“要帶領台灣加入RCEP”。如今,台灣地區無緣RCEP,民進黨當局再次“甩鍋”大陸,聲稱大陸“企圖以‘一國兩制’模式對台灣加入RCEP造成障礙”。唐永紅對此表示,民進黨當局違反島內現行關於兩岸關係性質定位即兩岸同一中的規範,企圖以所謂“主權國家”身份拓展對外空間,並在國際社會造成“一邊一國”的事實,這才是台灣地區無法加入RCEP之原因。眾所週知,香港特別行政區就並未因實踐“一國兩制”,而在區域經濟一體化浪潮中被邊緣化。

 

民進黨當局一直不遺餘力宣揚的所謂“新南向政策”,是否有實質成效?唐永紅認為,民進黨當局大力推動該政策之目在於分散風險、開拓所謂國際空間,及尋求國際社會支持其“台獨”圖謀。所謂“新南向政策”既非關稅同盟,更非共同市場,且各“原子”市場規模有限,産業配套與人力資源的可獲得性、經濟社會的穩定性也遠不如大陸市場,不僅進入成本較高,且難以整合供應鏈和組織生産要素。事實也表明,所謂“新南向政策”的實施成效遠不如預期。

 

唐永紅強調,因民進黨當局頑固推動“台獨”分裂活動,註定無法把所謂“新南向政策”上升為與該地區各經濟體之間的FTA之類的區域一體化協議。因此,該政策不能改變RCEP實施後台灣地區“被邊緣化”的處境。

 

他進一步指出,台灣地區屬淺碟小型經濟體,島內市場狹小,經濟發展有賴於全球化。近30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與區域一體化的蓬勃發展,大陸逐漸成為經濟全球化主要中心。民進黨當局無力處理好兩岸關係,未能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與經貿活動自由化,因而使台灣地區自我“邊緣化”。

 

唐永紅表示,台灣地區若要擺脫如今“被邊緣化”的局面,唯有處理好兩岸關係,回到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來,維持ECFA早期收穫清單的運行,並推進兩岸服務貿易、貨物貿易協議的協商談判與實施。台灣當局也只有回到“九二共識”,並通過與大陸協商,才有可能進一步拓展其對外經濟空間。(中國台灣網11月17日北京訊 記者吳怡 李柏濤)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