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臺企關注“十四五”:掌握新機遇,站上大舞臺
高品質發展、新發展格局、新型基礎設施、綠色低碳發展、數字經濟……深耕大陸臺企和登陸築夢臺胞近來都在關心“十四五”規劃這個大議題,台灣媒體也在報道中“劃重點”。
今年面對疫情衝擊,臺商臺企在大陸經濟復蘇有力帶動和“11條”紓困措施幫扶下,很快按下重啟鍵。昆山瑪冀電子董事長趙宜泰直言,大陸雪中送炭讓臺商臺企暖心、安心,而新的五年發展規劃帶來的信心在此刻更是寶貴。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臺商臺企關注“十四五”的一大聚焦點。尤其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發展新業態等,被長期主打外銷的臺企視為突破困境的新機遇、大機遇。
第三屆進博會上,臺企南僑集團與海外多家乳品廠簽下逾3億元人民幣採購訂單。而談到前景,董事長陳正文看的是大陸。他説,預期未來5年大陸消費市場會進一步持續快速成長,消費者需求、要求越來越高,食品企業必須更用心經營,抓住重大政策利好,與大陸市場共同成長。
疫情催生出一些新業態,大陸“直播經濟”興起。揚州臺協會長、虹揚科技董事長方丁玉説,今年不少臺商積極轉型做直播,開拓內銷市場,與大陸企業的合作也更加密切,效果突出。這一業界趨勢説明,臺企深度開拓、分享大陸市場,定能獲得更好發展。
臺胞臺企看“十四五”,不但看“大”,而且看“細”,涉及方方面面。在淮安創業的臺胞洪基恩是環境工程博士,特別留意規劃建議中有關“生態”“環保”“綠色發展”的內容,更堅定了在大陸發展的信心。成都臺協會長高錦樂找出“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表述説:“臺商要融入‘雙循環’、唱好‘雙城記’。”在福州從事文創工作的臺青張釗瑞關心“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從中看到自身發展的新機遇。
“十四五”規劃建議關於兩岸關係的專條,自然是臺胞臺企關注的“集合點”。高錦樂説,充分感受到大陸率先同臺胞分享發展機遇的厚愛與誠意,信心得到提振,臺商臺企開啟“二次創業”恰逢其時。上海臺協會長張簡珍表示,在大健康、智慧製造、休閒旅遊、半導體等領域,兩岸企業合作大有可為。趙宜泰説,台灣創新型人才在大陸有廣闊舞臺,相信會有更多優秀臺青登陸。
上海社科院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指出,規劃建議涉臺內容體現了以兩岸同胞福祉為依歸,以明確信號提振了臺胞臺企的信心。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反觀民進黨當局阻礙、破壞兩岸交流合作,包括企圖使兩岸經濟“脫鉤”,則是倒行逆施、不得人心。
兩岸有關統計均顯示,面對全球經濟下行和疫情衝擊,兩岸經貿合作沒有衰退,反而逆勢成長。盛九元表示,這充分顯示兩岸經濟高度互補,兩岸經貿合作具有強大抗干擾能力,不但脫不了鉤、斷不了鏈,而且潛力巨大。
記者採訪中注意到,不少臺商臺企關注規劃建議中“實行高水準對外開放”的內容,以及“支持臺商臺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表述,認為深耕大陸就是站在了一個全球合作的大舞臺上。
台灣“世華商貿”18年前設立“上海群略”,目前則在上海規劃建設“世華中心”。“中心將服務於計劃或已在大陸投資的全球企業,成為其啟航‘出發港’、續航‘供電站’。”“上海群略”市場推廣部總監周毓珊看來,大陸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將吸引更多全球企業目光,這會給從事兩岸商貿服務的臺企帶來新機會。
“深化兩岸合作不但能使臺商臺企更好分享大陸這片發展熱土上的大好機遇,還能為台灣産業界開拓全球市場提供更大更優的平臺和條件。兩岸中國人應當更緊密攜手合作,共創更美好未來。”盛九元説。(參與采寫記者:潘清、朱筱)新華社記者陳鍵興、劉歡、陸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