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山:非遺文化喚醒一座城

編輯:張旭|2020-11-30 10:38:33|來源: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趙洪波 撰文/攝影

 

十幾條紅色的木龍在古老的巷子裏飛騰跳躍,時而如潛龍入海,時而如蛟龍盤旋。十一月的嶺南,廣東中山西區黃氏大宗祠門前,老藝人黃金漸正領著幾十名豪放的漢子展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醉龍舞。舞到興起,漢子們舉罐痛飲,仰天長嘯,在漫天的烈酒與真性情中舞出風調雨順和火紅的生活。

 

廣東中山:非遺文化喚醒一座城

 

中山西區長洲村村民展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醉龍舞。

 

醉龍舞,始於宋代,距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它的發源地就在中山市西區長州村,這是一種融匯武術、南拳、醉拳、雜耍于一體的民間舞蹈。這份文化遺産曾一度沉寂,改革開放後,中山市開始重新對其進行發掘、整理和保護,2009年,醉龍舞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今天,中山市繼續採取各種方式把這份非物質文化遺産發揚光大。

 

現在,中山每年都要舉辦一場盛大的“醉龍文化節”,醉龍巡遊、歷史短劇、長州扒仙艇比賽、“醉龍杯”文藝會演等十幾種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活動構成了一個更加立體的醉龍文化盛宴。“要用文化賦能,繼續將醉龍舞這一瑰寶發揚傳承,弘揚優秀文化,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進一步提升全面小康的成色,為‘灣區樞紐、精品中山’建設,提供更強有力的文化軟實力、硬支撐!”中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林銳熙這樣寄語醉龍舞。

 

廣東中山:非遺文化喚醒一座城

 

中山黃圃鎮橫檔村村民在表演麒麟舞中的武術動作。

 

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已經成為中山市的一張文化品牌。近幾年,中山在全市範圍開展地毯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和挖掘,將歷史悠久、深藏于鄉野的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習俗等300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進行了詳細的記錄整理和申報保護。今年10月,中山市公佈了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新增“三鄉木偶戲”、小欖民間剪紙、大涌劉家拳等12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全市非遺項目數量增至51項。其中,中山鹹水歌、小欖菊花會、崖口飄色、涼茶、醉龍舞、六坊雲龍舞等6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黃圃飄色、賽龍舟習俗、麒麟舞、臘味傳統製作工藝,中山市黃圃鎮一個鄉鎮就擁有4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作為中山市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黃圃鎮把4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先後打造成了飄色文化節、端午龍舟賽、黃圃臘味美食文化旅遊歡樂節,這些節日成為遠近聞名的品牌文化活動。臘味傳統製作工藝是黃圃鎮突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如今的黃圃臘味正創造著新的輝煌。黃圃鎮聚集了超過200家的臘味生産企業及配套廠家,成為全國最大的廣式臘味生産基地,形成了得福、泰和、榮業等一批黃圃臘味品牌。榮業食品有限公司更是遠赴海外,2018年在韓國證券交易市場上市,成為中山市首家海外上市的黃圃臘味企業。

 

廣東中山:非遺文化喚醒一座城

 

中山臘味傳統製作工藝是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圖為工人們在晾曬臘味食品。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傳統文化的瑰寶,蘊含著人類文明中的智慧和精神。中山,是孫中山先生的家鄉,近現代以來這裡名人輩出。這座極具幸福感的嶺南城市,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找到了發展振興的文化基因和密碼。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