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全球減貧事業發展(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戰脫貧攻堅)

編輯:母曼曄|2020-12-07 10:19:11|來源:人民日報

推動全球減貧事業發展(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戰脫貧攻堅)

中國援老撾減貧示範合作技術援助項目在萬象市版索村和瑯勃拉邦省象龍村開展。自2017年9月啟動至今,兩個示範項目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改善項目取得顯著成效。圖為9月15日,在老撾萬象市版索村,學生在中國幫助建設的學校中學習。 新華社發

 

推動全球減貧事業發展(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戰脫貧攻堅)

近年來,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開展城鄉大規模植綠行動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走出了一條“生態+旅遊+農業”的共贏發展之路。圖為10月27日,會昌縣西江鎮大田村,一列城際列車疾馳而過,沿途的鄉村秋色風景美不勝收。 朱海鵬攝(人民視覺)

 

國際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如期實現全面脫貧目標不僅是本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偉大成就,也將為全球減貧事業注入信心和動力,為各國推進減貧工作提供參考借鑒,加快推動全球減貧進程

 

自然資源的利用更可持續

詹姆斯·林奇

 

臨近歲末,中國在實現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方面取得了令人讚嘆的成就。這對世界其他地區具有廣泛的啟發意義。

 

這一成就得益於中國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快速增長,居民收入水準不斷提高。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支出不斷增加,為中國家庭提供更大社會保障。這有助於增加消費者信心和消費支出,進而對區域發展和全球增長産生積極影響。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衝擊,對貧困人口的影響尤其不容忽視。中國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經濟逐步復蘇,政府和企業加大力度幫助農民利用互聯網銷售農産品,許多農村家庭收入在持續恢復。

 

中國的脫貧成就離不開堅定有效的扶貧政策。縱觀過去40年,中國的減貧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針一直具有高度的戰略性,“三農”問題長期以來被視為多部門工作的重心。中國政府的扶貧開發模式呈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特別是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這種方法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

 

中國政府還將許多創新、有效的減貧做法分享給世界其他國家。通過打造“中外減貧案例庫及在線案例分享平臺”,開展全球減貧案例有獎徵集活動等舉措,中國同各國決策者、國際組織的實踐者共享減貧項目信息,方便各方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

 

中國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並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促使人們關注自然資源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應對空氣、水、土壤和塑膠等污染挑戰的必要性。在農村地區落實生態文明理念的成效顯著。隨著自然資源的利用更可持續,農村的貧困和不平等現象減少,糧食安全也得到加強。生態文明正推動更可持續的生産和消費,促進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各項行動。事實證明,生態文明是改善中國農村地區經濟、社會和環境的重要驅動力。

 

亞行的願景就是消除貧困,致力於實現一個沒有貧困,繁榮、包容、有適應力和可持續的亞太地區。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有幸到中國南方一些省份考察。在與中國30多年的合作過程中,我很高興亞行在中國南方及許多其他地區的扶貧工作中發揮了作用,比如幫助農民提高農業生産技術水準、掌握可持續生産和行銷方面的技能,以及改善邊遠地區的交通等。

 

減貧工作需要持續努力。“十四五”時期,中國蓄勢待發,將在過去五年成就的基礎上再接再厲。

 

(作者為亞洲開發銀行東亞局局長,本報記者王慧採訪整理)

 

生活數字化走在世界前列

(比利時)麗娜·登格魯丹伊森

 

推動全球減貧事業發展(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戰脫貧攻堅)

在廣西崇左市大新縣堪圩鄉明仕田園景區工作的當地少數民族婦女。 麗娜·登格魯丹伊森攝

 

從1979年第一次去中國算起,我已去過中國30次。40多年來,我不僅走訪了中國許多大城市,也深入到廣袤的鄉村調研。中國農村面貌的巨大變化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可以説,中國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去年我來到廣西崇左市大新縣堪圩鄉明仕村。這裡群山環繞,碧波盪漾,風光旖旎。村子裏的路修得很好,村民們的房子大都新蓋沒幾年,不是很大,但都特別漂亮。我住在一家民宿,3層樓房,衛生設施齊全,舒適度不亞於星級酒店。

 

當地很多壯族群眾身上穿著漂亮的民族服裝。即便是一些老人,手裏拿的也是智慧手機,這在歐洲並不常見。當地人很友好,熱情地用簡單的英語和我打招呼。商店雖然不大,但日用品琳琅滿目。在那樣一個輕鬆愜意的氛圍中,我找到一种家的感覺。

 

從當地人的穿著和舉止不難看出,他們生活得很不錯。我採訪了幾位村民,他們告訴我,原來的日子很苦,主要以種地為生,吃飯都成問題。自從實施精準扶貧政策以來,當地政府挖掘旅遊資源優勢,鼓勵並扶持當地村民開發農家樂。生態旅遊不僅為當地村民提供了許多就近就業的機會,也讓他們的收入顯著增加,生活大幅改善,完全擺脫了貧困。

 

中國有一句話叫“要想富,先修路”。為了讓深山裏的農民更方便地走出大山,也為了吸引遊客到生態旅遊景區,當地政府下了大力氣修建從南寧到明仕村的高速公路,我乘坐大巴一路非常便捷。中國現在到處都是高速公路,不僅縮短了各地的距離,也把城市和鄉村連接在一起,實現聯動發展。中國很多鄉鎮從貧困走向富裕,主要就得益於附近城市的帶動和輻射作用。

 

幾年前我還去了貴州、寧夏、甘肅等地的農村。雖然各地的發展水準不同,但絕大多數農民都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很多上了年紀的農民對我説,現在不僅解決了溫飽,而且還有基本醫療保障,基本上沒了後顧之憂。據統計,中國城鄉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口超13.5億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

 

過去40多年裏,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大城市的摩天大樓和立交橋上,更體現在大量的農民群體摘掉了貧困的帽子,過上了小康生活。很多農民住進了樓房,開上了汽車,在生活數字化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據統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有7億多人擺脫了貧困,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貧困是世界性難題,中國的減貧成就堪稱世界奇跡和人類壯舉,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産黨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作者為比利時弗拉芒語版《今日中國》雜誌社總編輯,本報駐比利時記者任彥採訪整理)

 

“結對子扶貧”成效顯著

(泰國)頌薩

 

推動全球減貧事業發展(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戰脫貧攻堅)

11月2日,在“結對子扶貧”項目下,泰國孔敬府社區發展局官員來到邦農縣儂諾康村,和駐村官員一起幫助村民發展家庭養殖魚。 本報記者 孫廣勇攝

 

中國將於今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這不僅加快了全球減貧進程,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減貧樹立了標杆。包括泰國在內的東盟國家與中國積極加強減貧交流與合作,中國政府通過舉辦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東盟+3”村官交流項目等活動分享了中國扶貧的經驗成果。

 

泰國傳統形式的扶貧以捐款捐物為主,中國的精準扶貧則做到了“授人以漁”。去年3月,孔敬府省、縣級官員一行28人,在中國駐孔敬總領館的安排下,赴中國廣西實地考察和學習中國精準扶貧的經驗,當地因地施策、産業扶貧等一系列做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考察團回國後,我組織孔敬府相關部門研究制定扶貧方案,在方案制定的各環節充分參照中國經驗、借鑒中國扶貧模式。

 

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離不開完善的責任和動員體系,數百萬扶貧幹部是決勝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孔敬府借鑒中國的結對幫扶做法,制定了一名官員負責兩戶貧困戶的計劃,選派700多名官員對口幫扶。在扶貧過程中,我們要求扶貧官員把貧困戶家庭“看做自己的家,同甘共苦”,每次到村子裏,都要“聽問題,找方法”,與他們攜手擺脫貧困。在“精準識別”貧困人口時,也借鑒中國的“建檔立卡”做法:每深入到一個家庭,都會統計這個家庭有幾口人,從事什麼職業,有何技能,收入多少,幾個孩子,學習情況如何等,將信息登記在冊。在調研基礎上找到貧困的根源後,我們再“因戶施策”,提供有針對性的幫扶。這些做法在泰國尚屬首次。

 

孔敬府180萬人口中80%是農業人口。自2019年10月實施“結對子扶貧”項目以來,經過各部門的合力並舉,通過幫貧困戶找工作學手藝、聯繫企業收購高附加值農産品、發展鄉村旅遊、尋求資金改善鄉村基礎設施等,一年來1174戶特困戶已有79%成功脫貧。一名脫貧後的村民高興地對我説:“現在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吃了上頓愁下頓了,每個月還能存上一兩千泰銖(1元人民幣約合4.5泰銖)。全家的脫貧離不開政府‘結對子扶貧’項目的幫助,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自力更生的能力。”作為府尹,能夠幫助村民脫貧,我和駐村官員都十分高興和自豪。

 

孔敬府的對口扶貧模式得到泰國政府的充分肯定,該模式全面成功後,將在全泰國推廣。據泰國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委員會的數據,泰國城市人口中有9.4%處於貧困線以下,而鄉村人口中有26.4%處於貧困線以下,尤其是經濟支柱為農業的東北部和北部最為嚴重。對此,泰國政府要求各府借鑒中國扶貧經驗,希望與中國開展扶貧合作。現在,泰國扶貧政策更強調精準扶貧,找到貧困的根源,從而解決問題。在這方面,中國積累了大量鮮活經驗,為包括泰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有益借鑒。

 

(作者為泰國孔敬府府尹,本報駐泰國記者孫廣勇採訪整理)

 

扶貧過程體現傳統智慧

(巴西)路易斯·保利諾

 

我去過不少中國農村地區。幾年前,我駕車從江西到湖北,一路上看到的基本都是富足和繁榮之景,不禁好奇地問中國同事,中國哪有貧困人口。我被告知中國仍有一些貧困地區,但幾次經歷給我留下的印像是,在廣袤的中國,大部分人都已脫貧。

 

一系列的數據也與我的觀感相符。數據顯示,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減少到2019年底的551萬,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10.2%下降至0.6%。改革開放以來,7億多中國人擺脫了貧困,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今年,中國將在現行標準下消除絕對貧困,提前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

 

中國在短時間內實現這一成就,無疑是人類減貧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實踐。中國在消除貧困方面取得的成績首先要歸功於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中國共産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始終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能夠有計劃地推進貧困等中長期問題的解決。中共十八大以來,大量駐村幹部深入農村進行扶貧工作,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也在不斷增長,強大的資源調動力顯示出無可比擬的體制優勢。中國向世界展示了,只要堅持正確的政策和不斷地努力,就可以使經濟增長的成果惠及更多民眾。

 

中國的扶貧過程也是科學、可持續的經濟建設過程,體現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傳統智慧。在中國的貧困地區,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通過産業扶貧政策,加強專業技術支持,以提高當地農民的生産力。截至目前,産業扶貧幫扶政策覆蓋了超過98%的貧困戶,832個貧困縣累計實施産業扶貧項目超過100萬個,建成各類産業扶貧基地超過30萬個。此外,實施西部大開發、改善落後地區的基礎設施條件也是中國消除貧困的戰略重點。目前中國農村4G網絡覆蓋率超過98%,農戶可以利用互聯網更便捷地實現農業生産的商品化,尋找更多創收機遇。

 

當今世界仍有約7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根據世界銀行10月初發佈的報告,到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1.5億人陷入極端貧困。在此背景下,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將增強國際社會消除貧困的信心,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中國不僅通過自身的脫貧實踐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借鑒,還積極展開國際合作,以實際行動助力他國減貧。例如,中國在非洲援建了20多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使大量當地民眾受益。世界銀行報告顯示,共建“一帶一路”在交通領域的全面實施預計將幫助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未來,隨著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和持續發展,中國將對世界減貧事業發揮更大的推動作用。

 

(作者為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本報駐巴西記者張遠南採訪整理)

標簽:脫貧攻堅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