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專家:“雙循環”助力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

編輯:母曼曄|2020-12-17 09:47:06|來源:中國日報網

當下,中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多國專家認為,“雙循環”將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提供動力,並預示著一個全球化新時代。

 

助力實現長期經濟目標

 

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稱“雙循環”為“非常重要的戰略觀念”。“它強調中國兼顧增長戰略的內外部因素。成功與否將取決於這兩者如何協同發揮作用,而不是孤軍作戰。”

 

高風諮詢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謝祖墀(Edward Tse)認為:“這是全球供求雙循環的新模式,是全球化新時代的縮影。”在他看來,全球化1.0是“中國製造”的時代,那時中國是供應中心;而現在,隨著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的出現,中國已經成為需求和供應中心。

 

從根本上説,“雙循環”承認國內消費在中國經濟發展下一階段的重要性。根據麥肯錫諮詢公司的數據,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將有6億中等收入消費者。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認為,“雙循環”正確認識到國內消費在中國未來發展中的作用。“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50%,而且中國國內市場的增長速度快於許多發達經濟體。”

 

謝祖墀指出,在“十四五”初期,中國可能將更加依賴國內市場。他分析稱,新冠疫情嚴重影響了許多西方國家的經濟,而中國已經在有效控制疫情後推動經濟快速復蘇,由於外部循環可能不會很快恢復正常,因此內部循環變得非常重要。

 

在羅奇看來,“雙循環”有望助力中國實現長期經濟目標。“作為現代化先進經濟體,中國將成功把‘雙循環’作為實現其關鍵戰略目標的手段。”

 

推動實現高品質發展

 

“雙循環”也將強調加大本土技術創新和加強國內供應鏈。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負責人路易斯·庫伊斯説,對中國而言,加強國內供應鏈並自主研發更多技術至關重要。

 

經濟學人智庫(EIU)亞洲區域主管湯姆·拉弗蒂指出,中美關係緊張時的一些擔憂已經轉變為更加重視促進內需,尤其是家庭支出;與此同時,還要努力提升價值鏈,創造高端技術、能源和醫療衛生領域的機遇。

 

拉弗蒂認為,由此可能導致的一種趨勢是,外國企業將中國乃至亞洲的業務本地化。“這將意味著加大對當地研發的投資,擴大招聘當地員工以及業務,建立更深的區域夥伴關係與合作。”

 

摩根大通亞太地區副主席李晶(Jing Ulrich)表示,“雙循環”將是中國在疫情之下實現“V型”復蘇後繼續追求的正確策略,它將繼續讓經濟朝著可持續、高品質增長的方向發展。

標簽: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