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滋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又稱冬節、長至、亞歲等,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大如年”,足以見古人對冬至的重視。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因地域不同,各地的冬至飲食習俗存在著諸多差異。
江蘇蘇州·冬釀酒
喝冬釀酒(圖⑧,資料圖片),是蘇州人冬至入冬儀式的開始。
每年的12月10日左右,讓蘇州人心心唸唸一整年的老字號“元大昌”冬釀酒就開售了,每天只賣100余桶,每人限購5公升,售完即止。這時,蘇州街頭總能看到這樣的景象:人們手提水壺、塑膠桶、酒瓶、可樂瓶等,冒著嚴寒排著長隊前來買酒。
姑蘇區72歲的倪振人幾乎每年都會來買酒。“咱們‘老蘇州’就好這一口。酒精度數不高,2—4度,裏面飄著桂花。飲一口,微微綿甜,細膩溫潤,回味無窮。”冬釀酒不能保存太久,過完冬至,“元大昌”的冬釀酒就停售了,一年只賣十幾天,錯過了就只能再等一年。
冬釀酒釀造程式複雜,釀酒週期長達45天。釀酒師傅一般在10月底就得動起來了,糯米兩次發酵後再壓榨、冷卻、過濾,最後加上腌制的桂花、梔子,冬釀酒才算大功告成。
山東滕州·羊肉湯
在山東滕州,冬至被稱為“小年”。為了迎接這一天,人們總會提早去羊肉湯館預訂羊肉或羊肉湯,用鍋端回家或打包贈送親朋。
滕州人對羊肉湯(圖⑦,資料圖片)的喜愛由來已久。滕州羊肉湯之所以久負盛名,秘訣就在於選用好羊肉與甘甜清澈的山泉水烹制,這樣出鍋才會湯濃肉香、不腥不膻。
將洗凈血水的羊棒骨與羊肉、煎至金黃的鯽魚放入鍋中,慢火熬煮出乳白鮮美的湯汁;將羊肝、羊肺、羊肚另外焯水,煮熟,切成薄片,碼入湯碗中;撒上一把香菜碎,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羊肉湯就做成了。地道的滕州人還會順手抄起醋壺滴幾滴佐味,配上燒餅,趁熱湊著碗沿啜上兩口,渾身立馬蒸騰起熱氣,舒展開來。
浙江台州·擂圓
“沒有擂圓(圖⑥,汪貴攝,人民視覺)的冬至,在台州簡直不能算冬至。”當地人錢鳳嬌説。
年輕時,錢鳳嬌是做擂圓的一把好手,後來年齡漸長才慢慢擱置,但每年冬至,她從不假借人手。
擂圓製作較為簡單。黃豆炒熟磨成豆黃粉,加入紅糖、芝麻拌勻;糯米粉和水揉成粉團,摘成乒乓球大小,搓成圓球,輕輕壓扁;而後,入沸水煮熟撈起,再扔進拌好的豆黃粉上滾一圈,擂圓就做好了。最後滾拌的環節,在台州的方言裏叫“擂”,這便是“擂圓”的由來。
台州地處沿海,趕海的人多,一齣去就是好幾個月。海中凶險,留在家中的媳婦們時刻牽掛著出海的丈夫。為了紀念那些為生計奔波在大海裏遇難的親人,也渴望以後出海能平安團圓,能幹的婦女們就想製作擂圓,以求新的一年順利平安。“擂圓”的“圓”便是象徵著團圓美滿。
安徽安慶·南瓜粑
南瓜粑(圖⑨,吳菲攝,人民視覺)是安慶冬至食俗不可缺的一部分。冬至這一天,安慶街頭巷尾、家家戶戶都飄著南瓜粑的濃香,人們聞著瓜香,吃著粑兒,鄉愁鄉情在民俗中升騰。
冬至吃南瓜粑,還有一句俗語:冬至吃了南瓜粑,來年不用把眼醫。或許是因為南瓜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胡蘿蔔素在人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有助於保護視力,預防眼睛疾病。
南瓜粑的做法簡單:將南瓜去皮去瓤,加水煮熟後搗成泥狀;然後在南瓜泥中,依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米粉、白糖或其他調味料,攪拌均勻;最後雙手沾水,將南瓜泥簡單捏成餅狀,放入平底鍋裏油煎,其間用鏟子反復翻動按壓多次,煎至金黃即可食用。南瓜粑色澤金黃,香甜味美,軟糯可口,下飯佐酒皆宜,深受喜愛。
(綜合本報記者王偉健、肖家鑫、方敏、徐靖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