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文化,寶貴財富潤澤至今

編輯:張旭|2020-12-21 15:10:32|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劉曉峰(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大雪過後,冬至降臨。

 

二十四節氣裏,冬至可以説是最重要的日子,它是一年陰陽兩氣轉換的終點和始點。唐代,過冬至時大家要互相拜年。直到今天,江蘇蘇州一帶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

 

近幾年,尤其是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後,人們對二十四節氣的關注度逐年提高,節氣文化也不斷融入現代人的生活之中,潤澤著我們的身心。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時間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每個人的具體生活直接相關,自秦漢算起,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流傳過程。從空間區域看,其流傳遍及大江南北,影響遠至日本、朝鮮、越南等國。

 

在長期而廣泛的流傳過程中,我們的先民積累了各種各樣與不同地域相適應的、非常豐富的節氣知識和民俗文化。我們在農業諺語、生活習慣、飲食習俗等諸多方面,都能感受到二十四節氣文化的影響。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後,其所蘊藏的“天人合一”“順其自然”等理念更加引起重視,人們對這些節氣知識和文化的挖掘更加深入。可以説,這是一個文化傳統再發現的歷史過程。需要強調的是,二十四節氣是先民基於對太陽運行規律的科學觀測總結出來的一套時間體系,科學性是其世代傳承的強大支撐。

 

今天,節氣文化的熱度不斷升溫,離不開很多學者、志願者的持續努力,他們以普及常識、傳遞文化等方式增進人們對節氣的興趣與了解,還將現代技術融入傳統文化,使“老古董”煥發新容顏。比如,近幾日,我收到了山西省翼城縣李雪峰先生撰寫的一本有關二十四節氣的作品。為了寫這本書,他退休後十年間查閱了大量書籍,多方請教專家,並奔波全國各地,拍攝體現各個節氣特點的照片。這樣的行動與情懷,讓人心生溫暖。

 

如何更好地推動二十四節氣文化傳承創新?我有幾點思考:要注意節氣的日常性,二十四節氣就在我們身邊,唯有將節氣融入日常生活,才能讓節氣文化活態傳承;要意識到節氣流傳的持久性,歷史上我們的先民圍繞二十四節氣留下了很多習俗,需要認真發掘、合理繼承;要重視二十四節氣的科學性本質,在不同的節氣,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飲食、睡眠等;要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方式,讓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們更多地認識、了解節氣文化。我相信,在信息傳播高度發達的今天,隨著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訴求日益強烈,二十四節氣文化一定會被傳揚光大,翻開更加華彩的新篇章。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王斯敏、張景華、袁于飛 光明日報通訊員 劉釗汐)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