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5G等成填補數字鴻溝關鍵技術
疫情大流行期間的遠程學習遠未普及,5G可能會改變這一現狀。圖片來源:世界經濟論壇官網
國際電聯估計,到2019年底,全球使用互聯網的人口比例略高於51%,即40億人。圖片來源: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
2020年,世界以更快的速度迎來了數字化轉型,重新塑造了技術在我們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中的關鍵作用。
與此同時,新冠疫情大流行揭示了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數十億人仍然沒享有上網這一普遍的權利。
戴爾技術全球首席技術官約翰·羅斯在世界經濟論壇官網發文稱,世界各地的許多農村和低收入社區,包括大城市地區的社區,缺乏可靠的、負擔得起的互聯網接入;隨著更多依賴互聯網連接的設備和系統出現,這些人將進一步失去享受技術帶來的好處。而另一方面,由電信、雲和IT行業共同建設的開放、現代的5G基礎設施可以幫助縮小這一數字鴻溝。
疫情“封鎖”使窮人進一步邊緣化
根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的調查數據,97%的美國人在城市地區可以獲得高速、穩定的連接服務。在農村地區,這一數字則下降到65%—60%。總體而言,近3000萬美國人無法充分受益於數字時代。
全球前景則更加嚴峻。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的一份報告,在發達國家,互聯網普及率為87%,但發展中國家只有47%,不發達國家只有19%。
大流行期間的遠程學習遠未普及,被定義為“貧窮”的中小學生(在美國的K-12義務教育體系下)正遭受數字鴻溝之苦。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貧困學生不太可能擁有上網絡學校所需的設備;7%的貧困八年級學生沒有互聯網接入,而非貧困學生的這一比例僅為1.6%。如果沒有可靠的互聯網,這些經濟不平等將繼續加劇。
去年5月,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世界經濟論壇官網發文稱,隨著全球範圍內的“封鎖”,沒有互聯網接入的窮人們正進一步被邊緣化。
“全民互聯網連接是公平社會的組成部分”
法國技術諮詢公司凱捷稱,從上學到尋找工作再到申請國家援助,疫情期間的封鎖措施已將許多關鍵活動轉移到了網上,同時也使低收入人群更加難以上網。
凱捷首席運營官艾曼·埃扎特説:“互聯網已經成為一項基本需求。它不再是可有可無。”
去年7月,在第一份5G展望系列的報告中,世界經濟論壇談到了移動技術在疫情中發揮的作用:在醫療保健中,提高遠程醫療急診就診次數490%;在社交活動中,在線遊戲增長了75%;在零售方面,全球在線交易量增長了74%。4G和5G則是背後的技術支撐力量。
去年9月,歐盟委員會明確指出,無論是交通和能源、醫療保健和教育,還是製造業和農業,寬頻和5G都為經濟的綠色和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基礎。
愛立信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鮑裏·埃克霍爾姆認為,疫情告訴我們,連通性已成為關鍵基礎設施的更重要組成部分。展望未來,如果我們要從疫情大流行中脫身,並應對氣候變化等更大的挑戰,政府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利用5G的潛力。
沒有強大互聯網接入的人在學術和經濟上都被甩在了後面。羅斯認為,我們在道義上有責任確保每個人都能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一部分。通過早期投資和有針對性的部署,5G可以在當地和國家經濟中創造價值,併為刺激經濟作出貢獻。此外,有了5G帶來的創新,我們可以改變教育和醫療、就業和技能培訓、公民參與公共服務等行業。
“對許多人來説,這場流行病重塑了我們的觀點,即全民的互聯網連接都是公平社會的關鍵組成部分。”羅斯説,“只有當我們不僅讓5G成為傳統電信的責任,而且讓5G成為電信、雲和IT行業的共同焦點時,這才是可能的。”
應充分發揮5G連接的潛力
無線技術不再只是對消費者和娛樂很重要;從智慧家居系統到自動駕駛汽車,它正迅速成為我們如何連接數字世界中一切事物的關鍵。
本月18日,世界經濟論壇官網發文再次強調了5G技術的重要性。文章稱,數字化必須在經濟的所有領域進行推廣。在後疫情時代,應當將5G視為國民經濟的關鍵基礎設施,要創建5G及其將創建的數字生態系統,以刺激經濟復蘇。
建設5G基礎設施是一項龐大的事業,需要大量額外的蜂窩塔和使用軟體定義網絡的新分佈式架構。此外,目前大多數地區還沒有5G部署,這種差距可能會加深數字鴻溝並限制創新,甚至限制醫療、教育和交通領域亟須的數字轉型。羅斯稱,為了解決細分問題,我們需要大幅擴大能夠提供5G創新和成果的技術體系。
羅斯認為,首先,我們要重新思考如何建設5G系統,擺脫傳統的電信架構,接受虛擬的、軟體定義的、開放的和自動化的技術。其次,還要加強政企合作。政府必須找到通過分擔風險和創造激勵措施來吸引公司的方法,以降低部署的總體成本,防止供應商鎖定,並允許過渡到下一代技術,如6G。
“我一直相信,技術有能力做很多好事,幫助人類繁榮昌盛,實現曾經看起來不可能實現的事情。技術應該是偉大的均衡器,而不是分裂的根源。要想縮小數字鴻溝,就要以現代和開放的方式讓5G隨時隨地為每個人所用。”羅斯説,“讓我們擁抱2021年造福全人類的革命性技術變革。至關重要的是,我們要抓住機遇,充分發揮5G連接的潛力,讓所有人都享有互聯網接入的權利。”(實習記者 張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