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護航 久久為功
執政興國、社會發展、百姓福祉,都離不開法治的保障護航。過去一年,全面依法治國有力保障了國家改革發展、社會和諧有序、司法公平正義。代表委員認為,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人民群眾有了越來越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根基。
良法善治助推經濟行穩致遠
土地管理法歷經4次修訂,將“基本農田”上升為“永久基本農田”,土地管理法治框架逐漸走向成熟;糧食安全保障法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起草工作正在積極推進……近年來,立法機關積極健全法律法規體系,為糧食安全築牢法治基石。南京財經大學校長程永波委員認為,加快推進糧食安全保障立法,是維護糧食安全的有效舉措。“十四五”開局之年,要抓住時機,乘勢而上,推進糧食安全領域立法進程。
“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了鄉村振興促進法草案,提出在實現全面小康的基礎上,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這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內蒙古自治區扎魯特旗巴彥塔拉蘇木東薩拉嘎查黨支部書記、嘎查委員會主任吳雲波代表建議,繼續加大幫扶力度,對推進規模化養殖、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和參與農牧業生産社會化服務的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給予政策資金扶持,促進農業生産規模化經營和集約化發展。
“不久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佈了反壟斷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草案增加了有關互聯網的條款,加大了對互聯網領域惡性競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行為的治理力度,為中小企業公平競爭提供了更多機會,維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中華全國總工會原黨組成員李守鎮委員建議,加快互聯網領域反壟斷立法進程,嚴厲查處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和壟斷協議行為的重大案件,打擊不正當競爭和惡性競爭行為,讓平臺經濟真正服務於維護中小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良法善治。“近年來,法律法規越來越完善、越來越精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強大的法治支撐。”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李健委員説。2019年和2020年,他曾連續就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提出建議。李健查閱了國內外大量資料,結合實地調研,查找問題。《關於加快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的提案》得到教育部的積極回應。目前學位條例修訂工作已經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5年規劃,正在加速推進。
厲行法治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以法治保障良好市場環境、政務環境、社會環境,是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我提交了多份建議,希望以法治力量規範經營秩序、引領行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實現行業、企業、就業的共贏,為助力全面小康貢獻力量。”山東梁山華宇集團董事長胡桂花代表表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企業帶來不少困難。相關部門依託互聯網,創新搭建聯繫企業“零接觸”平臺,為有序復工復産提供法律服務,有了法治護航,企業的經營發展更有底氣。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劉華代表關注和思考檢察機關如何依法服務保障民營企業健康發展這一問題。2020年,劉華多次深入企業走訪調研,與20余位民營企業負責人面對面座談交流,了解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法律風險和法治需求。江蘇檢察機關還組織制定服務保障企業健康發展25條舉措,指導全省檢察人員牢固樹立少捕慎訴慎押司法理念,對涉企案件嚴格依法審查、依政策考量,全面評估辦案影響,最大限度減少辦案對企業發展的負面效應。
劉華代表提出《關於修改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司法解釋的建議》,建議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稅收制度改革情況,出臺辦理危害稅收徵管刑事案件統一司法解釋,重點對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的相關規定進行修改完善,用法治保障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2019年以來,甘肅公安在隴南、慶陽、天水等地試點推行“治安戶長制”。“治安戶長髮揮人熟、地熟優勢,配合民警排查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糾紛,消除了隱患,為民生發展營造了和諧穩定的治安環境。”甘肅省隴南市徽縣“隴上莊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倩娟代表説,“這些年,我通過電商平臺逐步拓寬家鄉的特色農産品銷售渠道,帶著鄉親們共同脫貧致富,這一切離不開平安和諧的社會環境。”
“疫情防控期間,治安戶長與公安民警密切配合,設立檢查站24小時值守,嚴防疫情輸入,築牢了疫情防控網。在復工復産中做到了服務不打烊、效果不打折,幫助電商復工,帶動貧困戶復産,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了貢獻。”梁倩娟代表説。
法律服務保障人民美好生活
“十三五”期間,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快,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公共法律服務。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司法局王子樹鄉司法所所長段明龍委員長期在基層司法行政系統工作,他感受最深的是,做好法律服務對於邊遠地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今年實施的民法典,明確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特別法人地位,這就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解決身份尷尬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有利於促進鄉村産業興旺。”段明龍委員説,通過普及民法典,群眾推動鄉村産業興旺的勁頭越來越足;通過法律宣傳,漸漸形成了“遇事找法”的濃厚氛圍,群眾對法治的信任度明顯提升。
“疫情防控期間,群眾對如何減少復工損失、如何處理合同違約等的諮詢非常多。”重慶索通律師事務所執行合夥人律師韓德雲代表説,近年來他們通過在技術、服務、産品方面不斷創新,持續做優公共法律服務。去年3月,他們組織律師率先復工,參與電臺、電視臺和網絡平臺節目,為社會提供義務法律諮詢。“接下來,我們準備推動大數據運用,不斷完善法律服務,推動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韓德雲代表説。
近年來,在廣東省懷集縣連麥鎮長崗村種養專業戶徐建賢代表的帶領下,長崗村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日子越過越甜美。徐建賢代表感到,隨著産業規模越來越大,對規範化、法治化運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産銷合同簽訂、資金運作、産權保護、勞動關係等方面,法律服務和法律諮詢已經成為一種剛需。”他建議,瞄準扶貧産業發展過程中的公共法律需求,為鄉村振興和提高鄉村治理法治化水準,提供更高效精準的保障。
法治護航,久久為功。代表委員表示,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展望未來,我們有能力,更有信心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創造新的輝煌。
(本報記者張天培、李昌禹、倪弋、魏哲哲、孟祥夫、常欽、李洪興、尹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