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脫貧實踐是針對西方反華謬論的消毒劑
2021年2月25日,中國政府宣佈脫貧攻堅事業取得全面勝利。
在此之前的2019年底,中國西藏自治區已實現了全面脫貧,歷史性地消除了絕對貧困。中國的減貧治理是全球減貧事業的光輝樣本,西藏的脫貧攻堅更是中國脫貧攻堅的生動展示。中國政府高度關注和支持西藏的減貧事業,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包括項目投資、轉移支付、有關省市和央企對口支援等。近年來,西藏通過産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轉移就業、培訓貧困家庭勞動力、建檔立卡精準扶貧等方式,實現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清零”,貧困發生率降為“0”。西藏脫貧實踐表明,即使在自然環境相對較差、經濟社會基礎相對較弱地區,只要採取正確的政策措施,消除絕對貧困依然是可能的。
中國特別是中國西藏的扶貧經驗無疑對於豐富和發展人類的減貧舉措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中國政府在西藏的扶貧實踐整體而言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在全社會廣泛建立扶貧、脫貧的共識和願景。中國政府始終將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2012年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貧困地區的理念,2015年召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提出實現脫貧攻堅的總目標和具體政策安排。通過上述工作部署,在西藏社會各個層面建立和凝聚起脫貧攻堅的強大共識和內在動力。二是國家力量的積極引導。強有力的國家推動是西藏成功實現脫貧的關鍵因素。通過國家力量的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得以充分整合成推進脫貧攻堅的合力,西藏構建起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形成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社會扶貧體系。三是通過發展的方法消除貧困根源。開髮式扶貧方針是中國特色減貧道路的鮮明特徵。中國政府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改善發展條件,增強發展能力,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幫扶轉變,讓發展成為消除貧困最有效的辦法。西藏曾創下連續26年經濟保持兩位數增長的紀錄,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背景下,GDP增速仍達到7.8%,居全國首位。長期快速的發展為西藏實現脫貧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四是注重激發脫貧內生動力。中國政府注重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轉化成脫貧攻堅的強大動能,實行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既富口袋也富腦袋,引導貧困群眾依靠勤勞雙手和頑強意志擺脫貧困、改變命運。在西藏,注重通過教育培訓等方式強化對基層群眾特別是農牧民的“賦能”,使其能夠在現代經濟體系中實現自我發展、自我富裕。五是引導富裕地區對貧困地區的持續幫扶。1994年中國政府確定對口支援西藏政策以來,先後有60多個中央國家機關、18個省(市)和17家中央企業對西藏7地市開展對口支援。通過對口支援模式,西藏不但獲得資金、技術、專業人才等發展要素,而且密切了與內地的全方位聯繫,有助於西藏在全國大市場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對於中國的脫貧攻堅成就,國際社會多有讚譽。一些國外學者認為,中國成功地使大量貧困人口脫貧,這實際意味著,中國令世界總人口中10%的人脫貧,這是過去40多年來世界範圍內脫貧領域取得的最大成功。很多人認為,中國的脫貧實踐對於全世界的減貧事業具有巨大的啟示性。比如政治的穩定性和政策的連續性是取得減貧成就的重要因素,注重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和城鄉融合協同發展,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提升。比如採取精準扶貧的基本方略,揚棄“大水漫灌”、一刀切的扶貧措施。通過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精準滴灌”式扶貧,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扶貧道路,取得了巨大成效,為世界扶貧減貧貢獻了中國智慧。具體到西藏的減貧事業,即使是對華不太友好的人士也大多承認西藏各族人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一些秉持基本的客觀中立立場的國外學者則基本認可中國政府的扶貧政策,尤其是注重激發基層人民脫貧能力的做法。
在西藏的脫貧攻堅進程中,充分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基層群眾人力資本可以説是眾多脫貧舉措中的亮點。從發展經濟學的角度看,任何一個後發國家的實踐都表明,充分就業是擺脫貧困、實現發展的基礎性條件,而教育培訓,尤其是短期職業技能培訓是提升就業水準的有效手段。西藏在這方面也不例外。長期以來,西藏自治區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人才強區戰略,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就業人員中的技能人才比例,優化技能人才隊伍結構。近年來,西藏自治區以西藏技師學院、職業院校、公共職業技能實訓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民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為載體,以高校畢業生、農牧民轉移就業勞動力(含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等群體為重點,以西藏七大産業和市場急需緊缺工種為方向,以就業補助資金、農牧民培訓補貼資金和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為保障,突出市場就業導向,大規模開展就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創業培訓、轉崗轉業培訓、崗前培訓,注重創新培訓方式,強化培訓效果,切實提高勞動者技能水準和就業能力。這一切為西藏全面脫貧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資源基礎,理應被載入人類減貧事業的史冊。然而一些國家的政界、學界、媒體人士對西藏的脫貧攻堅充滿了偏見。這些人無視西藏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和西藏各族人民從中獲得的收益,將西藏的扶貧開發説成是“強迫勞動”,將西藏脫貧過程中的職業技能培訓污衊為“強制性”“軍事化”培訓,將西藏的現代化發展等同於“傳統文化泯滅”。近年來一些所謂“智庫”和“學者”通過發表歪曲性報告或在境外媒體上大放厥詞,無視職業培訓在西藏脫貧攻堅中發揮實實在在的積極作用這個大背景,卻挖空心思在一些細節上進行“有罪推定”,認為西藏開展職業培訓是為了“改造藏人思想”“消除傳統文化和宗教的影響”,甚至用幾張斷章取義的照片“證明”西藏的職業培訓是“軍事化管理”,目的是“培養藏人的紀律和順從”。這無疑是無比荒唐的指責。西藏不是一成不變的博物館,也不是境外一些人心中充滿異域情調的“香格里拉”,而是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背景下不斷快速發展的複雜社會。生活在西藏的各族人民不但有過自己熟悉、喜歡的生活的需要,更有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過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國仍是個發展中國家,西藏更是中國境內的相對欠發達地區。因此,充分實現西藏的發展權利,滿足西藏各族人民的發展需要仍是當前西藏的首要人權,判斷西藏的治理政策是否有效、治理績效是否良好的首要標準依然是能否真正促進西藏的發展和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準的提升。現代化進程中不同國家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如果僅僅因為本國早已完成現代化甚至進入後現代社會就無視其他國家發展的正當權利,那無疑是短視和偏頗的。至於所謂“軍事化的職業培訓”更是不值一駁。根據筆者和同事在西藏的調研發現,西藏的職業培訓充分尊重每一個群眾的意願和需求,完全不存在所謂的“強迫”,更談不上“軍事化管理”。這種毫無事實基礎的指責,只能暴露秉持這樣觀點的人的別有用心。
當前仍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放大了國際社會中反全球化、質疑共同發展的聲音,令國際合作變得更加艱難。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包括西藏在內的整個中國的脫貧攻堅不僅僅關乎減貧事業,更可以向世人表明,尊重本國實際、以人民為中心、各地區各民族相互扶持共同發展仍然是人類社會不斷走向繁榮的可行之路。
肖傑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當代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