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太空稻秧苗“安家”田間

編輯: 王瑞穎|時間: 2021-03-30 10:32:48|來源: 新華社
  • 嫦娥五號搭載的太空稻種在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溫室開始萌芽(2月26日拍攝)。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嫦娥五號搭載的太空稻種在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溫室開始萌芽(2月26日拍攝)。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 嫦娥五號搭載的太空稻種在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溫室已經萌芽(3月4日攝)。新華社發(張梓望 攝)
    嫦娥五號搭載的太空稻種在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溫室已經萌芽(3月4日攝)。新華社發(張梓望 攝)
  • 3月29日,研究人員在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溫室整理嫦娥五號搭載的太空稻秧苗,準備移栽。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3月29日,研究人員在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溫室整理嫦娥五號搭載的太空稻秧苗,準備移栽。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 3月29日,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溫室的嫦娥五號太空稻秧苗被拔出準備移栽。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3月29日,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溫室的嫦娥五號太空稻秧苗被拔出準備移栽。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 3月29日,研究人員在廣州增城華南農業大學試驗田插種嫦娥五號搭載的太空稻秧苗。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3月29日,研究人員在廣州增城華南農業大學試驗田插種嫦娥五號搭載的太空稻秧苗。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 3月29日,研究人員在廣州增城華南農業大學試驗田準備插種嫦娥五號搭載的太空稻秧苗(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3月29日,研究人員在廣州增城華南農業大學試驗田準備插種嫦娥五號搭載的太空稻秧苗(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 這是廣州增城華南農業大學試驗田已經插種的“長征五號”稻種秧苗和重離子輻照稻種秧苗,它們將和即將插種的“嫦娥五號”太空稻秧苗一起生長,最終育選優種(3月2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這是廣州增城華南農業大學試驗田已經插種的“長征五號”稻種秧苗和重離子輻照稻種秧苗,它們將和即將插種的“嫦娥五號”太空稻秧苗一起生長,最終育選優種(3月2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3月29日,嫦娥五號搭載的太空稻種離開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溫室,移栽到位於廣州增城的華南農業大學試驗田基地。     

 

研究人員插秧時,以每穴單株的方法插入土裏3釐米的位置,原則是“淺而不倒”,既保護根部,又便於後期研究、跟蹤。在同一塊田地裏,還有“長征五號”稻種、重離子輻照稻種,後期研究人員將分別對深空搭載、近地軌道搭載、地面模擬這三種稻種進行對照,以育選出最優品種。這批太空稻預計5月底或6月初迎來抽穗期,7月上旬收穫果實。     

 

共計40克的“天稻”于2020年11月搭乘嫦娥五號登月,歷時約23天、76萬公里的“環月旅行”返回地球,並於2021年2月26日完成播種。   

 

新華社發(張梓望 攝)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