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幹話”連連 難解“台灣之渴”
“幹話”難解“台灣之渴”
這個春天,台灣地區遭遇幾十年來最嚴峻的缺水問題,目前旱情仍在持續。水情亮紅燈、拉警報,就限制供水用水,民眾、企業深受用水之苦。民進黨當局如果只盯著眼前所謂“經濟政績”,“幹話”連連,而無視自然規律,實在是解決不了缺水問題。
台灣缺水、缺電、缺土地、缺勞動力、缺人才的“五缺”現象由來已久,首要的就是缺水問題。今年尤其不同往年,目前台灣地區21座主要水庫大多數蓄水量告急,日月潭也罕見探底,農作物灌溉和工業用水受限。據媒體報道,目前台灣最主要的農業産區嘉義、台南、新竹、苗栗、台中、桃園等地,大約有7萬公頃農田被迫停灌,創下20年來最大停灌面積紀錄。
工業用水集中的科學園區更是缺水“重災區”。積體電路是島內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也是“用水大戶”,一些龍頭企業就分佈在島內各大科學園區。目前企業用水已接近科學園區供應能力上限。臺積電只能花費鉅資雇傭上百輛水車以保障廠區每日用水供應。
生産生活用水總需求居高不下,客觀上造成水資源短缺。如果不新增水資源,台灣地區用水缺口將越來越大。水供應不足,容易導致積體電路生産不穩定、不可靠,請問有哪家企業願意投資虧本的買賣?但是,越是缺水,民進黨當局卻越要極力發展用水量極大的半導體産業,醉心於所謂“經濟政績”。
顯而易見,缺水既是天災,更是人禍。近些年來,民進黨當局以糾正所謂經濟建設“重北輕南”不平衡問題為名,推動半導體産業鏈在台南地區形成聚集效應。隨著島內積體電路企業訂單增加、持續高負荷運轉,生産用水需求急劇升高,這又加劇了近來用水短缺問題。
解決缺水問題首先要正視自然規律,在新增水資源上想辦法。雖然民進黨當局採取了一些節約用水、擴大水源的應急措施,但仍難解“渴”,只能達到“雨過地皮濕”的效果,終究是治標不治本。鑿井取水、抽取地下水等措施,不僅難以有效解決缺水的結構性矛盾,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島內缺水問題,而且容易增加地震風險隱患,更導致治水亂象叢生。
這場旱災恰恰暴露出民進黨當局對於解決重大經濟民生問題既無心,也無力,又無能,反而“幹話”連連,其挂在嘴邊的“清廉、勤政、愛鄉土”也只是空洞的口號。不僅如此,民進黨當局頑固推行“倚美謀獨”錯誤路線,強推進口美國“萊豬”等惡政,這些與缺水問題疊加,都是民進黨當局施政無能的表現。李萬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