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發展變化令人驚嘆——訪法國作家索尼婭·佈雷斯萊
“從我第一次入藏開始,那裏十多年來的發展變化令人驚嘆,當地民眾生活水準顯著提高,同時中國政府對西藏傳統文化保護作出了巨大努力。”法國哲學家、作家索尼婭·佈雷斯萊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評價她眼中的西藏。
2007年,佈雷斯萊第一次去西藏。兒時起,她就對喜馬拉雅山脈充滿嚮往。“不得不承認,那次西藏之行,我原先對西藏的成見完全被打破了,我也更渴望進一步了解西藏。”
此後,佈雷斯萊分別在2012年、2016年、2019年三次重返西藏並深入採訪當地民眾,雪域高原上人們幸福的生活和開放的思想,讓她深受觸動。她將自己十多年來訪問西藏時遇到的人與事都記錄下來,出版了《發現西藏》等多本著作,成為法國讀者了解今日西藏的重要窗口。
“我每次走進西藏,都與那裏的人交流。養老院的老人、年輕的醫生、酒店服務員、畫家、僧侶……每個人的講述都很打動我。我看到了他們的真實生活,我聽到了他們對時代的理解。”佈雷斯萊説。
西藏的發展變化給佈雷斯萊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她告訴記者,西方媒體總是指責西藏文化遺産遭到摧毀,但當她第一次前往西藏在拉薩看到大批遊客遠道而來參觀寺院廟宇時,“非常令人震撼,這和西方媒體報道的情況完全相反,我看到西藏的學校、醫院、基礎設施快速發展的同時,文化古跡得以很好地保存”。
深入了解西藏民眾生活後,在佈雷斯萊眼裏和筆下,西藏的發展不再僅是數字,而是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西藏老人住進了養老院、西藏孩子對未來有著多彩的憧憬、高海拔地區開始發展農業現代化……”
佈雷斯萊回憶起採訪時看到的當地民眾新居,“是按照傳統建築風格修建的新房屋,配有現代化設施,這直接讓我感受到了藏區經濟發展的成績”。她説,她看到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極大方便了物資和人員運輸,帶動了新經濟的發展。
走進西藏的學校,藏漢雙語教育的發展讓佈雷斯萊印象尤深。“雙語教育給西藏學童帶來了更為廣闊的未來,”她説,“學生對未來有更多想法,不再只想去當喇嘛或務農,可以去從商、去求學……發展教育意義重大,不僅代表著尊重文化,也意味著面向未來,促進對外交流。”
她還建議西方遊客去參觀西藏大學,“去看看校園,看看圖書館裏的古籍,能夠充分理解西藏的發展”。
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的發展也極大震動了佈雷斯萊,“隨著醫院和養老院的建設,我親眼看到藏區民眾現在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佈雷斯萊注意到,在促進西藏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中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護西藏傳統文化,比如對西藏文物進行修復和維護。她在《發現西藏》一書仲介紹了位於北京的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北京藏醫院等機構。“沒有中國政府的扶持,西藏文化很難延續至今。”她説,“我希望這些書籍可以使讀者産生了解真實西藏的願望。”
“一次次的訪談,讓我真切感受到中國政府在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準上取得的成果,”佈雷斯萊説,“而這些進步被西方媒體統統忽視了。”她指出,西方社會長期對西藏存在偏見,讓西方人了解真實的西藏任重道遠。
她期待西方學者和民眾能夠親自走進藏區,看看年青一代西藏民眾的生活,看看新一代西藏企業家和現代的僧侶,感受西藏的發展、聆聽西藏人的聲音,摘下“有色眼鏡”,“明白中國政府在西藏的努力不應該受到西方不實報道的干擾”。
新華社巴黎電 記者唐霽 參與記者:應強、張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