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營商環境越來越好
營商環境排名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躍升至第31位——
中國營商環境越來越好
7月10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培育市場主體優化營商環境研討會”在京召開。研討會數據顯示,中國營商環境正變得越來越好。其中,中國各類市場主體數量從2012年的5500萬戶增長到現在的1.44億戶,營商環境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91位躍升到2020年的第31位。
“放管服”改革成效顯著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表示,當前中國營商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得到增強。近年來,中國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力削減審批事項,大幅精簡資質許可認定,積極主動為市場主體鬆綁減負。例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用時壓減至120個工作日以內;水準評價類職業資格到目前已取消80項,共涉及185個職業。
深刻促進了政府職能轉變。“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政府治理理念切實轉變,過去長期存在的“重審批、輕監管、弱服務”問題得到明顯改善。全國一體化“互聯網+監管”平臺體系初步建成,探索出了一網統管、城市大腦、智慧監管等值得推廣的好經驗好做法,政府職能錯位、越位、缺位問題得到有效破解。
極大提高了政務服務便利化程度。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改革成效顯著,普遍實現人民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只到一個窗、只填一張表、最多跑一次,審批“不見面”、辦事“不打烊”、服務“不斷檔”逐漸成為常態。
培育了國際競爭新優勢,中國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佳投資目的地。外國商會調查顯示,中國連續多年被列為全球最佳投資目的地之一。2020年,在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逆勢增長6.2%,實現了引資總量、增長幅度、全球佔比“三提升”。
市場主體更加活躍
營商環境好不好,市場主體的表現最直觀。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十八大以來,中國市場主體大幅擴容。從2012年的5500萬戶增加到現在的1.44億戶、活躍度穩定在70%左右;發展品質明顯提升,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突破20萬家和18萬家,企業研發投入佔全社會支出的76.2%;PCT(專利合作協定)國際專利申請量躍居世界第一。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工表示,市場主體的蓬勃發展,得益於廣大市場主體因“市”而動、順“市”而為的強大自適應能力,得益於中國企業家群體銳意進取和勞動力資源的勤勞智慧。
國家稅務總局的一組數據也反映出中國市場主體旺盛活力。“企業所得稅申報顯示的盈利企業戶數,由2016年的552.7萬戶增加至2020年的834.7萬戶,年均增長10.9%。年納稅額超過500萬元的重點稅源企業戶均利潤總額年均增長7.4%;凈資産收益率從2016年的7%提升至2020年的9.05%;資産負債率從58.6%降至55%,表明重點稅源企業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持續增強。”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表示。
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常務副主席徐樂江説,去年,我國新設市場主體約2500萬戶,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民營企業,可謂生機勃勃。“這樣的發展成果,是我國良好營商環境的生動體現。營商環境好,市場韌性就強,經濟發展動力就足。”
夯實高品質發展基礎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支撐高品質發展的沃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表示,中國要應對外部環境深刻複雜變化,推動高品質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用改革舉措和實際成效來提升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準。
“雖然我國營商環境有了很大改善,但與國際一流水準相比仍存在短板和弱項。要在打造現代化和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上下更大功夫,不斷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創業活力,不斷增強市場吸引力,為經濟高品質發展開闢光明前景,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保障。”王一鳴説。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如何更好服務高品質發展?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要進一步深化重點領域改革,著力提升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和便利化水準。具體來看,包括實施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精簡行政許可事項,降低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建立健全營商環境法規體系,依法平等保護各類所有制企業産權;尊重國際營商慣例,健全外商投資促進和服務體系,完善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保障外資企業依法平等進入已經開放的領域;加快建設數字政府,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便利化,讓市場主體和群眾依規辦事不求人。(記者 王俊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