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開展農業合作至關重要——訪歐盟農業委員沃伊切霍夫斯基
負責農業事務的歐盟委員會委員雅努什·沃伊切霍夫斯基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是一個巨大且具有潛力的農産品市場和農産品生産大國,農業發展十分具有活力。與中國開展農業合作,對歐盟來説至關重要。
近年來,中歐雙方在政策法規、農業科技、地理標誌等領域交流頻繁,在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框架下,保持良好互動,共同推動全球糧農治理。中國是歐盟農産品第二大出口市場,彼此互為重要的農産品貿易夥伴。2020年,中歐農産品貿易在新冠疫情下仍保持快速增長勢頭,貿易規模達到300億美元。
沃伊切霍夫斯基説,推動鄉村發展是歐盟和中國共同努力的方向。雙方在促進農業技術發展、大數據運用和農業及食品生産創新等方面大有可為。此外,他相信歐盟出口産品的嚴格衛生標準能滿足中國市場對高品質産品日益增長的需求。
談到雙方共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時,沃伊切霍夫斯基説,歐盟和中國在農業可持續發展、糧食體系和農業農村發展上面臨共同挑戰。雙方需要交流各自思路和解決方案,並在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綠色發展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加強合作。
他還表示,疫情蔓延對當前農産品生産和全球供應鏈都産生不小影響。歐盟和中國應攜起手來在世貿組織多邊框架下促進農産品貿易。
歷經8年22輪正式談判、上百次非正式磋商,2020年9月14日中歐地理標誌協定正式簽署,2021年3月1日協定正式生效。根據中歐地理標誌協定,中歐雙方互認地理標誌超過500個,是中歐之間首次大規模互認地理標誌,對促進中歐經貿合作和經濟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沃伊切霍夫斯基表示,中歐地理標誌協定正式簽署是一項里程碑,是雙方堅持對外開放和遵守國際規則的重要標誌。這一協定在歐盟獲得廣泛支持,是一項互利共贏的協定。
他説,中歐地理標誌協定在給生産者帶來更多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能讓消費者買到貨真價實的産品。此外,這一協定在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特別是旅遊業、文化遺産保護等方面也起著積極作用。
沃伊切霍夫斯基説:“自協定簽署並生效以來,我們一直與中方共同努力,確保協定充分有效落實。我們已與中方相關機構組織了多場交流活動,分享推廣地理標誌方面的專業知識。”
他説,目前,歐中各有約100個地理標誌受到知識産權保護,第二批各175個地理標誌將在未來幾年陸續完成保護程式。“這是一項重大而切實的成就,我們為此感到非常自豪。”
新華社布魯塞爾電 記者康逸 李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