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好帆懸開新局——習近平總書記謀劃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譜寫新篇章
新華社記者 牛紀偉、徐揚、鄒明仲
共和國版圖上,東北舉足輕重——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産業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關乎國家發展大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來到東北考察,下農田、進車間、到廠礦、訪民居……足跡踏遍白山黑水;多次在全國兩會期間專門到東北三省代表團參加審議,共商振興大業;多次召開會議研究東北振興之策,為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指明瞭方向,作出了全面部署。
情係黑土地,殷殷關切意。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東北以滾石上山的韌勁爬坡過坎、迎難而上。如今的黑土地,正日益成為改革的熱土、開放的厚土、發展的沃土,煥發出嶄新氣象。
這是6月23日拍攝的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四排村赫哲風情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牽住營商環境這個“牛鼻子”
168個項目,簽約額近2700億元——剛剛落幕的“遼洽會”交出了一張亮眼的成績單。來自歐美日韓等25個國家和地區的260家重點企業紛紛來到遼寧“淘金尋寶”。
不僅是遼寧。今年6月召開的“亞布力之夜——黑龍江省投資合作交流大會”,簽約額超千億元。9月長春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簽約總投資1900多億元。
早在2014年,東北經濟增速出現明顯回落,引發廣泛關注。營商環境之弊曾是東北振興之痛,坊間流傳的“投資不過山海關”可見一斑。
這是8月18日拍攝的本鋼廠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東北振興事關國家發展全局。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推動,擘畫新時代東北振興新藍圖,東北振興邁上了新的歷史起點。
2015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瀋陽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時強調,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
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強調,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培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這是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工業機器人生産車間(2017年6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東北廣大幹部群眾的認識由此得到廓清:東北振興,不是僅靠上幾個大項目就能實現的。要想重振雄風必須重塑環境!
東北全新出發,牢記總書記囑託,以優化營商環境為突破口倒逼改革加速度。
——辦事不求人,用好“法”的力量。東北三省相繼實施規範營商環境省級法規,遼寧還專門成立了監督機構,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這些都為企業辦事開好了“正門”,堵住了“旁門”。
——審批少見面,做好“簡”的文章。遼寧推行“一網通辦”達100%,多地開展不見面審批改革試點;吉林推廣市場主體準入“e窗通”服務,民營企業開辦可全類型、全區域、全流程電子化辦理。
——最多跑一次,抓好“快”的服務。吉林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以內;黑龍江積極探索“辦照即經營”“準入即準營”等改革措施……
今年上半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經濟增速分別為9.9%、10.7%、10.3%,形成了穩中加固的發展勢頭。
“營商環境過了關,投資就能跨過山海關。”遼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表示,近年來,東北營商環境的改善看得見摸得著,對投資者越來越有吸引力。
參觀者在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現場了解5G智慧物流倉儲技術展示(9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以新動力展現新氣象
東北經濟如何煥發新氣象?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不能再唱“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二人轉”。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三省考察並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時強調,要依靠創新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堅持鳳凰涅槃、騰籠換鳥,積極扶持新興産業加快發展,儘快形成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産業發展格局。
擺脫“二人轉”,奏響“交響樂”。東北經濟正發生著一次涅槃之變。
2020年11月12日,在吉林省四平市福港秸稈收儲有限公司,農業機械搬運打包好的秸稈。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向創新要動力。
10月16日,遼寧阜新的嘉寓光能科技(阜新)有限公司,4萬平方米的車間熱火朝天,其拳頭産品“雙真空太陽集熱管”正在加緊生産。
“這款産品供不應求,訂單已排到明年9月。”公司總經理葛小磊説,“我們手握大批專利。有了金剛鑽不怕攬不到瓷器活兒。”
近年來,一批像嘉寓這樣的創新型“新苗”,在東北悄然改變著産業結構。今年上半年,東北三省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1.1萬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1.3萬戶。
7月1日,工人在位於吉林長春的一汽紅旗工廠總裝車間內裝配車輛。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向改革要活力。
2016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國有企業要“借東風”,激發內生動力,在競爭中增強實力。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東北國企改革按下了“快進鍵”。
敢於啃硬骨頭,處理歷史包袱。以鞍鋼為代表的一批大型國企,解決了沉積多年的“大集體問題”,卸下了沉重包袱,讓企業脫下“棉襖”在市場海洋裏游泳。
敢於涉險灘,實施戰略重組。招商局集團入主遼寧港口、中國通用集團接盤瀋陽機床、鞍鋼本鋼兩大鋼企重組,“央地混改”模式蹚出了一條新路。
敢於闖難關,力推三項制度改革。以中國一重、哈電集團為代表的一批大國重器狠抓勞動、人事、分配製度改革,不僅實現了節本增效,還大大激發了內生動力。
改革添活力,老樹開新枝。今年以來,東北一批老牌企業效益連創佳績。上半年,鞍鋼集團盈利突破200億元,一汽解放凈利潤同比增長52%;1至9月中國一重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8.1%。
——向開放要合力。
從20世紀90年代就落戶遼寧的松下電器,目前在遼寧已有11家企業,員工有1萬多人,産值超過100億元。
“東北振興是中國的重大戰略,我們在這裡投資很有信心。”松下電器中國東北亞公司副總裁趙炳弟説。
奏響振興交響樂,開放至關重要。東北發揮區位優勢,深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國際“朋友圈”越來越大。
在剛剛閉幕的第十三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上,東北亞國家商品展區裏,共設置了160個展位,其中韓國60個、日本54個、俄羅斯34個、蒙古國12個,各國客商紛紛搶抓東北商機。
2020年11月13日,人們在遼寧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期間舉行的“品牌商品展覽”活動上參觀。新華社記者 龍雷 攝
綠色發展塑造新優勢
秋日查幹湖,天高雲淡,煙波浩渺。
59歲的魚把頭張文看水流、找魚花、觀風向,尋找著下網點。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查幹湖,希望鄉親們守護好查幹湖這塊“金字招牌”,讓生活“年年有魚”。
“現在查幹湖水更清了、魚更肥了、人更富了。真想讓總書記再來看看。”張文笑著説。
遊客在吉林省松原市查幹湖野鴨島參觀遊覽(9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也是振興東北的一個優勢。要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優先位置,堅持綠色發展。
如今,黑土地上已結出生態發展的纍纍碩果:
——水更清。
遼寧營口大遼河入海口,4000多畝的永遠角濕地蘆葦搖曳,海鷗翔集。誰能想到,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座“垃圾山”。
經過多年治理,作為東北母親河之一的遼河,流域水質優良率已達到良好水準,水質排名首次進入全國七大流域“前三甲”。
——天更藍。
秋收時節,在遼寧省昌圖縣東興村,村民們一邊收穫玉米,一邊打包秸稈。“原來秸稈一燒了之,現在成了緊俏貨,一大包少説賺20元。”村黨總支書記吳艷良説。
東興村是東北推行秸稈綜合利用的縮影。東北全力打響藍天保衛戰,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淘汰落後鍋爐,目前東北三省全年空氣優良天數佔比均超過85%。
——山更綠。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這個橫跨吉林和黑龍江兩省、面積達1.4萬平方公里的公園,野生東北虎和東北豹的數量已攀升至50隻和60隻,打破了外界關於“野生東北虎將在中國絕跡”的預言。
大小興安嶺全面落實停伐,大興安嶺地區森林覆蓋率已達84.89%,森林撫育、補植補造、人工造林達178.4萬公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分利用東北地區的獨特資源和優勢,推進寒地冰雪經濟加快發展。
用足資源,轉化優勢,冰雪經濟正逢其時。
北京冬奧會臨近,擁有獨特冰雪資源的東北迎來新機遇。雪鄉、冰雪大世界、“北極”漠河、“東極”撫遠,正吸引四面八方遊客。
激流勇進,風帆正勁。新時代東北振興雖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還有不少“婁山關”要闖,“臘子口”要過。東北唯有腳踏實地,埋頭苦幹,才能不負重托,譜寫黑土地上的新傳奇。(參與采寫:段續、強勇)
2018年1月19日,東北虎巡護員張鑫(前)和陳建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黑龍江片區內巡護。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選址于吉林、黑龍江兩省交界的廣大區域,是我國重要的虎豹棲息地之一。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工人在中國一重生産車間作業(2020年4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在黑龍江牡丹江市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辦事大廳,市民在審批窗口辦理手續(2019年9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在吉林省四平市政務大廳,工作人員通過“e窗通”系統為企業負責人服務(2020年9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瀋陽片區“渾南會客廳”內景(2020年9月8日攝)。“渾南會客廳”採用“一枚印章管審批”的模式,優化審批流程,整合相關事項,實現一個機構、一枚印章統管審批事項,為企業辦理各種證照和許可提供便利。新華社記者 楊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