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説話,看中國減排貢獻有多大

編輯:母曼曄|2021-11-09 09:51:55|來源:新華社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將用30年左右時間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中國目標體現了最大的雄心壯志。

 

數據不説謊,中國減排對全球貢獻有目共睹。這不僅意味著中國正在做出艱苦卓絕的努力,更充分體現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大國擔當。

 

30年——史上最短時間

 

發達國家在過去200多年的工業化過程中無序排放,對全球氣候變化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這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其中,美國作為全球累計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多的國家,人均碳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準的3.3倍。相比而言,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目前人均碳排放量不及美國一半,人均歷史累計排放量約為美國的八分之一。數據顯示,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歷史最高值為人均23.44噸,美國2018年人均排放量為16.85噸,而中國的這一數字是7.56噸。

 

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均已實現碳達峰,英、法、德以及歐盟早在上世紀70年代即實現碳達峰,美、日分別於2007年、2013年實現碳達峰,且都是隨著發展階段演進和高碳産業轉移實現“自然達峰”。

 

2020年9月22日,中國宣佈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根據目前各國已公佈的目標,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歐盟將用71年,美國用43年,日本用37年,而中國給自己規定的時間只有30年。

 

“氣候變化問題不僅僅是氣候變化問題,而是與國家的經濟、社會、環境、就業等各方面緊密相關,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進行一場系統的經濟社會變革,才能實現這個目標。”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在此間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26)上對記者説。

 

50%以上——為世界減排做貢獻

 

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中國不光是説,更是在實實在在地做。世界銀行公佈的數據顯示,從2005年開始,中國累計節能量佔全球50%以上。

 

各國採取的減排措施主要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優化能源結構、發展可再生能源、調整産業結構以及發展森林碳匯等。“大體來説,從2005年到2020年,中國在相關領域的貢獻基本均佔全球總量的30%至50%,對世界的減排貢獻顯而易見。”解振華説。

 

10月27日發表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顯示,中國在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碳排放強度顯著下降。2020年中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額完成了中國向國際社會承諾的到2020年下降40%至45%的目標,累計少排放二氧化碳約58億噸,基本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

 

此外,中國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連續多年排在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成本正在日趨下降。中國還建造了大量的太陽能和風電場。在新能源汽車生産和銷售規模上,中國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目前擁有新能源汽車約678萬輛,其中電動汽車約552萬輛。

 

在增加森林碳匯方面,中國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1+N”——中國的自覺行動

 

2005年至2020年,中國氣候行動取得大幅進展的同時,中國GDP(國內生産總值)增長超過4倍,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將近1億人。解振華説,這説明,中國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已開始走上比較能夠協調發展的脫碳路徑。

 

近期,中國發佈了《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提出了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準、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等五個方面主要目標。

 

具體來説,到2025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初步形成,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到2030年,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到2060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準,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境界。

 

中國還發佈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要求將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重點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各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峰行動等“碳達峰十大行動”,並就開展國際合作和加強政策保障作出相應部署。

 

此後,中國還將陸續發佈能源、工業、建築、交通等重點領域和煤炭、電力、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的實施方案,出臺科技、碳匯、財稅、金融等保障措施,形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

 

應對氣候變化作為一個重要目標,正在成為中國的自覺行動。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周大地在COP26期間舉辦的論壇上説,在減排方面,“現在中國幾乎沒有一個重要會議不與全國‘雙碳’目標相關”。

 

新華社英國格拉斯哥電 記者郭爽 金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