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爐冷修助力臺企臺玻東海玻璃“升級”

編輯:王瑞穎|2021-12-23 11:30:07|來源:中國台灣網

“現在窯爐內溫度才154攝氏度,達到1600攝氏度便可投料生産。”近日,臺玻東海玻璃有限公司窯爐股股長于黎明對筆者説,“我們正在全天候對窯爐內的溫度、膨脹程度等進行密切觀察,確保達到預定的參數。”

 

窯爐前,6台泵油機器不停地向爐內輸送燃料,工人通過儀器測試各種數值。

 

2004年10月,台資企業臺玻落戶東海縣,成立總投資7000萬美元的臺玻東海玻璃有限公司,主要生産2.8毫米至12毫米優質浮法玻璃,年産量12萬噸,用於建築、家用電器等領域,産品銷往國內各大城市及東南亞、中東等地區,發展勢頭良好。為滿足市場對産品的需求,2012年,臺玻集團又投資1.6億美元,引入循環經濟理念,購置國際先進生産設備及材料,在東海高新區內新建日産800噸和550噸的2條玻璃生産線,日産能由當初的350噸提升至1350噸,並成長為全縣規模最大的台資企業。

 

“窯爐一般使用期限為9年,今年6月,我們對第二條生産線進行停産冷修,歷時5個月零20天,于12月8日順利點火復産。”在溫暖的窯爐邊,于黎明介紹了此次冷修的工期。

 

作為今年東海縣重大技改項目之一,不變的是窯爐,變的是技術。在此次冷修過程中,該公司注入大量的高科技元素。通過運用不同材質,實現“內部著重耐熱,外層著重保溫”的效果,打破了以前使用統一保溫材料。此外,窯內還涂刷輻射塗料,最大化地提高熱能利用率,較以前節能5%。

 

“我們最大的亮點是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陶瓷一體化技術,實現脫硫、脫硝、除塵一步完成。”該公司總經理陳月進介紹,“這樣一來,在生産過程中實現了潔凈排放,主動履行國家‘雙減’政策。”據悉,該公司此次窯爐冷修總投資3億元,其中環保設施投資就高達6000余萬元。

 

行走在長約500米的冷修生産線上,工人們正在有序地調試設備。“按照現在升溫趨勢,預計元旦前,窯爐內溫度便可達到生産標準。”陳月進説,“投産後,光這一條生産線便可實現年産值4.6億元。”

 

另一條生産線上,機器轉個不停,一塊塊平板玻璃從窯爐內輸出,一台台機器人伸出“長臂”,將冷卻後玻璃“搬”起。公司外,前來拖運玻璃的車輛排起了長龍。

 

“今年以來,我們産值達到了4.7億元,實現利潤1.25億元,上繳稅金7600萬元。”在生産線上,陳月進説,“等兩條生産線全部投産後,明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0億元,稅收過億元。”(中國台灣網、連雲港市臺辦聯合報道)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