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人士高度評價神舟十三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16日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在空間站執行飛行任務半年之久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安全順利出艙。國際社會對此高度關注,海外媒體及時、廣泛進行報道。一些海外專家學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表示祝賀,並對中外航天合作充滿期待。
廣泛關注
法國中國航天問題專家、《神舟,中國人在太空》等多本相關書籍作者菲利普·庫埃16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地球是中國取得的“完美成功”。中國航天員在太空中進行了多項科學實驗,待問天和夢天2個空間站實驗艙發射後,中國將開展更多科學任務。他祝賀3名航天員推動中國航天事業更上一層樓,並感謝他們在太空中精彩展示了中國新年等傳統文化。他説,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有助於中國未來的太空科研工作,特別是月球和火星探測方面。
德新社16日發文詳細介紹了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文章説,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核心艙駐留6個月,創造了中國航天員連續在軌飛行時長新紀錄。航天員在軌飛行期間,先後進行了2次出艙活動,完成了一系列實驗,為進一步建設中國空間站做準備。此外,王亞平不僅是進入天和核心艙的第一名中國女航天員,也是第一名進行太空行走的中國女性。
愛爾蘭國家廣播電視公司16日在其網站首頁顯著位置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報道了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順利返回地面的消息。報道説,3名中國航天員在太空飛行了183天后順利返回地球,此次載人飛行任務將有助中國空間站的後續建造。中國一直致力於發展自己的空間站技術,已成功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並成為第一個在月球背面實現探測器軟著陸的國家。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從事中國太空政策研究的學者莫莉·西爾剋日前在接受美國太空網站採訪時表示,中國航天員在空間站進行了生動的太空授課,旨在激發公眾對科學的興趣。與中國航天員的實時互動活動真實展示了中國空間計劃的技術能力和實用性。這類活動有助於增強民族自豪感,並鼓勵年輕人從事以科學為基礎的職業。
文萊資深媒體人、時政觀察家貝仁龍表示,神舟十三號圓滿完成了中國迄今曆時最長的載人飛行,結束了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最後一次飛行任務,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為建設天宮空間站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基礎和人才。
期待合作
貝仁龍説,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速度有目共睹,這不僅歸功於中國航天人的奮鬥和奉獻,也體現了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中國在航天領域一直秉持開放合作的務實態度。在美俄關係緊張、國際空間站的未來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建成後,很可能成為近地軌道唯一長期載人的航天器,進而承擔起全球最重要太空綜合實驗室的使命。
肯尼亞國際問題學者卡文斯·阿德希爾説,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完成是中國太空探索計劃的重大勝利。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在太空科學方面的進步是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鼓舞。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吸引著發展中國家,中國與非洲國家開展一系列航天項目合作,促進非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惠及非洲人民生産生活。
納米比亞科技大學經濟學講師拉梅克·奧達達説,中國為人類探索宇宙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希望中國繼續與納米比亞加強合作,“幫助我們培養自己的航空、航天人才,期盼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納米比亞的宇航員能夠登上中國的空間站”。
美國退役航天員唐·托馬斯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航天在短時間內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進展。儘管國與國之間存在政治分歧,但各國航天員的共同身份是地球使者,應該代表全人類共同參與太空探索活動。各國應該開展合作,共同實現在月球建立聯合科考站和將人類送上火星等目標。
新華社電 參與記者:陳晨、張毅榮、張琪、譚晶晶、薛飛、白林、陳誠、鄧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