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黃浩然:讓我貼緊你的心,守滬雲開見月明

編輯:左妍冰|2022-05-04 10:14:02|來源:人民政協報

臺胞黃浩然:讓我貼緊你的心,守滬雲開見月明

 

黃浩然

 

臺胞黃浩然是台灣著名詞作家莊奴先生的兒子,1997來到上海長居。上海疫情期間,他過得比往日更忙,社區志願者、短視頻製作人……他希望用音樂的力量、用真實的鏡頭,向島內外同胞傳遞自己經歷的上海特殊時間,在他看來,這場“疫情大考”對於上海就如是一次全面的城市機體體檢,發現問題,平靜積極與問題相處,對症下藥後的上海,一定會更具韌性和活力。以下是黃浩然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口述。

 

我生活在上海古北國際社區,在這個特殊時期,我發現居民們,參與社區志願者服務,已經成為這裡的常態,不光有我們臺胞,也有常住上海的香港、澳門地區的朋友,還有外籍朋友。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地區和國家,但我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上海居民。

 

我們全家在台灣時,便參與了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公益活動。隨家父還鄉大陸後,老人家在88歲高齡,還曾參與汶川大地震的增援公益活動。我和太太來滬定居後,參與助學、環保、分享等公益活動,也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上海這次全城靜態管理前期,我和太太參加了慈濟上海長風會所為一線防疫人員捐贈防疫包的物資裝袋工作,我們為他們手寫了感謝小卡片。後期我們居住的小區也被設為封控管理,我就參與了社區志願者工作,主要是參與樓棟通知下發、核酸篩查引導以及健康雲信息填報等工作,而我太太更是身先士卒,協助值班醫生完善核篩工作流程。另外,街道為了協助外籍人士知曉居家隔離的有關情況,還讓我幫忙翻譯了《告居民書》的英文版;由於我與涉臺辦事單位常來常往,所以在滬台灣高校校友會和在滬的台灣朋友時而還會找我諮詢一些問題,比如有朋友讓我幫助諮詢關於返臺離滬、核酸陽性人員方艙隔離的相關問題,涉臺部門給予的及時回復和暖心的關懷,也讓我感到在這個資訊爆炸,但有時尋求幫助卻又滯礙無助的特殊時段,分外溫馨!在我看來,行有餘力,利他助人,也是利己,因為你感受到了被需要感。何樂而不為?

 

居家隔離期間,除了做社區志願工作,我還繼續《浩然歌聚願》系列短視頻的製作工作,這也是疫情前,我每天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視頻主要是圍繞家父創作的那些經典音樂作品,引領網友賞析其中的意蘊。在我看來,經典歌曲承載的時空意義、創作者的構思意境,值得去深入解讀華語流行音樂歌曲沿革,延伸出以正能量、正審美為主軸的發展歷程。我非常希望用音樂鼓勵、療愈、凝聚人心的獨特作用,在疫情期間匯聚人心願,唱響人間美好!

 

自1997年我來滬長居,對我們的國家如何由困難落後紛爭,經歷高速進步,成長到今天,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1949年4月29日,家父于上海外灘十六鋪招商局輪船碼頭,隨海宿輪去往台灣,前程未卜,身後的上海灘,何嘗不是搖搖欲墜?我們民眾真正過上平安富足的日子,不過是改革開放後這幾十年的事。從3年前的武漢疫情,到今天的上海全域靜態管理,我們感受了國家堅定意志,看到了人民的柔韌可愛,作為其中一員,我們也一同經歷過程中因一時挑戰而帶給的不適。我們的國家正是在一次次經風雨、不斷發展調試中,變得更加強韌。

 

作為上海居民,我想不妨把這次疫情,看作是對自己生活的這座城市的全面體檢,我們逐項去檢查這座城市的政府治理能力、民眾向心力。全面體檢,難免會發現這樣那樣的一些大問題或小問題。發現問題了,我們應持什麼心態?一定是要和問題共處,再棒的國家、再棒的城市,再棒的身體,都會有一些小問題,上海這個長年累月的“優等生”也難免會因為疲累鬆懈而出現慌神的片刻。上海能不能誠懇面對自己的這次體檢結果?能不能感恩外界的接納和外援,進而對發現的問題對症下藥,通過調養生息,成為再出發的契機?我想生活在這裡的每一員,需要有接納發現問題的“她”的胸懷並給予她戰勝問題的信心和力量。讓我貼緊你的心,守滬雲開見月明,我期待著不日後那個蓬勃、充滿活力的上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