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我看得到嚮往的未來” ——台灣青年在大陸追逐夢想綜述

編輯:左妍冰|2022-05-17 17:12:19|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這裡,我看得到嚮往的未來” ——台灣青年在大陸追逐夢想綜述

 

台灣青年團隊在福建平潭紮根創業,打造起“石頭會唱歌”藝術聚落,融民宿、文創于一體,成為當地知名的旅遊文創品牌。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攝

 

第五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近日在浙江杭州西子湖畔如約而至,奏響“攜手共創美好生活”的美妙樂章。近年來,越來越多台灣青年真切地感到,大陸是希望的沃土,孕育著成長成才、發展事業的無限可能。隨著大陸系列惠臺利民政策措施不斷落實落細,台灣青年在大陸施展才華、追逐夢想更添助力。

 

“在台灣,你也許可以擁有小確幸。如果願意來大陸發展,你可以擁抱更好的大未來,也給自己更多的機會和成長。”廈門啟達海峽雙創基地負責人、臺青范姜鋒説。

 

“幫助兩岸同胞進一步深化交流”

 

“在大陸求學的這段時間,我見到了一個非常適合敢奮鬥、求進步的青年成長的平臺。在這裡,我看得到嚮往的未來。”在清華大學讀研的臺青許良任越來越覺得來大陸讀書是正確的決定。

 

這得益於大陸不斷為台灣青年來求學等創造便利條件。據統計,每年有數千名台灣學子來大陸高校就讀,近3000名高校臺生獲獎學金。參與社會實踐、社會調研和志願服務,成為高校臺生奉獻愛心、展現才華、了解國情的重要平臺。

 

“學校的教育資源十分豐富,各種社會服務的機會相當多,我也參加了支教和鄉村振興等活動。”許良任對記者説,從學校到社會,大陸對臺青的各種關切和幫助都很到位,遇到問題都能找到對應的單位來處理。

 

臺青羅鼎鈞在大陸求學後選擇留下,從“台北男孩”變身“東北女婿”。他在2014年創辦的“兩岸青年”微信公眾號已積累了近10萬粉絲。“大陸出臺了哪些惠臺政策,近來有什麼交流活動和創業比賽,我的公眾號都會第一時間分享。”他對記者説,公眾號從線上分享發展到線下交流,成功幫助上百名台灣青年赴大陸發展、超過500名大陸學生赴台灣求學、10多名兩岸青年由此締結姻緣,由他策劃的大陸求學和創業分享會更吸引上萬名兩岸青年參與。

 

“我近來和一些兩岸青年朋友一同創建了民間智庫,兩岸各行業代表和相關專家學者都有參與。疫情期間兩岸不便往返,希望通過線上的形式,幫助兩岸同胞進一步深化交流,特別是讓台灣青年同胞更好地認識大陸。”羅鼎鈞説。

 

“讓兩岸青年攜手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大陸對台灣青年創業十分支持,也提供了很多幫扶措施。”范姜鋒與大陸夥伴攜手打造雙創基地,從“追夢人”變成“擺渡人”,致力於協助更多台灣青年創業。隨著事業擴展,他還投身大陸鄉村振興實踐中。2015年起,在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范姜鋒帶領兩岸團隊以朱子文化為依託,打造“大話熹遊”文化産業。

 

范姜鋒團隊挖掘和發揮傳統文化優勢,通過打造IP幫助當地直播帶貨,並在探索中發現,要實現地方産業持續發展,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政和以白茶聞名,我們引入跟茶産業相關的線上線下人才培訓,比如茶葉種植、沖泡及品鑒等,當地約1萬人參與培訓,其中2000多人獲得職業資格證書。”范姜鋒告訴記者。

 

范姜鋒觀察到,福建多地正積極打造文旅小鎮,涉及文創、餐飲、民宿等多個産業。比如由台灣青年團隊在福建平潭打造的“石頭會唱歌”藝術聚落,融民宿、文創于一體,已經成為當地知名的旅遊文創品牌。他説,雙創基地聚集的台灣青年也能在文旅小鎮一展所長。“我們還打算在武夷山的五夫鎮開展鄉村振興項目,吸引更多台灣青年來福建了解好山好水好人文,讓兩岸青年攜手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在文化領域,大陸落實落細同等待遇措施,鼓勵台灣青年來大陸參與演藝、影視、文創等事業。“每年省裏都有臺青創業項目資金補貼,我們拍電影的時候,當地有關部門幫我們協調拍攝場地等。”武漢紅薏米文化傳媒公司負責人、台灣青年導演薛穎穜對記者説。

 

紅薏米是薛穎穜家鄉台灣屏東的特産,也是他在大陸播下的“種子”。在大陸惠臺措施支持下,這粒種子越長越茁壯,薛穎穜的事業也蒸蒸日上。“紅薏米公司主要承接廣告、短視頻拍攝、策劃兩岸交流活動等。今年5月,我又在武漢成立了灣灣文化傳媒公司,主要進行動漫原創設計、影視衍生品、城市文創品開發。”他説。

 

“很開心作為臺胞也能幫上忙”

 

大陸惠臺“31條措施”“26條措施”及臺胞在事業單位就業試點等政策公佈後,台灣青年參與基層服務的領域持續擴大。福建廈門招聘數十名臺胞擔任社區主任助理、社區營造員參與基層社區治理,建構“顧問團隊+執行團隊+項目化運作”服務新模式。

 

醫者仁心,台灣醫師也在各地書寫救死扶傷的新篇章。福州第六醫院康復科主任、台灣醫生曾仁宏參與援疆工作一年半,為當地人解除病痛,收穫滿滿的真情。在防疫一線,始終都有臺胞“大白”忙碌的身影。

 

上海本輪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健康醫學院台灣教師崔立有連續志願服務超過40天,在微信朋友圈堅持更新“抗疫志願日誌”,記錄與當地居民暖心互動的瞬間。“聽到社區招募志願者的廣播,我第一時間報了名。”崔立有説,得益於大陸惠臺政策,他在台灣時取得的藥師執照同樣被大陸承認。“因為具備專業能力,我也負責起小區的配藥事務。”

 

崔立有承擔了兩個封控樓道的志願服務工作,負責組織核酸檢測、居民物資採購統計和配送,幫助解決1000多人的各種生活問題。他説:“首次變身‘大白’為群眾服務,很開心作為臺胞也能幫上忙。”

標簽:臺生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