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 合力疏通物流運輸梗阻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強調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為此,人民網推出“穩産保供促發展”系列報道,多維度記錄經濟社會攻難克艱的信心、各行業提升供應鏈産業鏈安全的決心。
“明顯感覺到通行時間縮短了。以前跑趟蘇州要晚上七八點才能回來,現在下午三點左右就能回公司。”
曹鋆是無錫一家物流企業的貨車司機,平常主要負責蘇錫常、浙江、上海等周邊城市的運輸工作。從3月下旬開始,國內疫情多點頻發,一些地方出現通行受阻、車輛滯留、物流不暢等問題,一度讓曹鋆感到“壓力山大”。
在路上花的時間多了,能跑的量也就少了。曹鋆向記者坦言,這直接導致收入減少,“之前在一個檢查點堵了10個小時,心態都要崩了。”
貨車在進行日常消殺。受訪者供圖
交通物流是市場經濟的經脈,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撐。近期以來,中央和相關省市相繼出臺保通保暢政策,聚焦物流堵點卡點問題,緊盯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問題,全力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
這些政策如何落實、效果如何?物流鏈、供應鏈是否穩定暢通?近日,人民網多地探訪保通保暢工作落實情況。
打通“大動脈”,貨車司機“亮證”暢行
在京港澳高速公路高碑店收費站,一輛輛大貨車從河北新發地農副産品物流園有序駛入高速,奔向北京。電子通行證京冀互認,有效解決了環京地區公路擁堵導致的物流不暢問題。
運輸進京物資的貨車正在高速上行駛。 河北省交通運輸廳供圖
“現在這裡已經很少見到堵車了。”貨車司機劉師傅説,之前因為防疫檢查,經常擁堵,不少司機只能選擇繞路,“電子通行證京冀互認,整個檢查過程縮短至幾分鐘,確實方便多了。”
“本著‘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原則,我們研究推出電子通行證,方便司機線上辦理,‘亮證’即可暢行京冀。”河北省道路運輸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趙樂介紹,目前已發放電子通行證超過60萬張,其中北京通行證達到2萬餘張。
為保障涉疫地區重點物資車輛快速便捷通行,4月份以來,全國已有27個省份陸續啟用了統一式樣的通行證。同時,針對部分地區對貨車採取層層加碼、“一刀切”管控的不合理現象,從4月11日開始,交通運輸部啟動了收費站和服務區的專項整治活動。
數據顯示,5月10日,全國高速公路流量達到2187.73萬輛,比一個月前增長了26.39%。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李國平表示,在各地區和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貨運物流不通不暢等問題得到初步緩解,物流主要運行指標持續向好。全國關停關閉高速公路收費站和服務區基本清零。
隨著保通保暢政策的出臺和持續推進,各地配套措施也都陸續在跟上。
在京哈高速香河服務區,不少貨車司機正在做核酸檢測。“馬上到北京了,發現核酸檢測過期,幸好河北服務區都有核酸檢測點,想得真週到。”有司機這樣説。
貨車司機正在服務區做核酸檢測。 河北省交通運輸廳供圖
4月28日,無錫市首批4個“司機驛站”揭牌成立,曹鋆所在的華邦世捷是其中一家。“現在司機回來直接在驛站隔離,不影響家人,在驛站還可以吃飯、看書、休息,外地過來單位接貨送貨的司機都可以免費食宿。”曹鋆感嘆道,企業幫員工分解了壓力,哪怕是不小心被感染,工資、補助都正常發,“我們跑車也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暢通“微循環”,破解“最後一公里”難題
5月4日,從天津來北京支援的京東快遞小哥韓德帥正在北京朝陽區的光輝裏小區忙碌著。
“這個小區4月26日被封控,我們10個快遞員一起來到了這裡,負責三棟樓400多戶居民的日常配送,既送京東自己的,也送四通一達、順豐、盒馬還有外賣。”送完自己負責的400多戶後,韓德帥還會幫社區志願者送其他區域,經常要忙到晚上11點。
在光輝裏小區做防疫志願者的快遞小哥。受訪者供圖
疫情期間,部分城市的物流配送和郵政快遞末端微循環不暢的問題,給人民群眾民生物資供應造成了一定影響。在交通部門的指導下,各地積極發揮骨幹物流企業的專業力量和市場資源,努力解決物流配送“最後一公里”和“最後100米”難題。
在上海疫情防控的攻堅階段,京東從全國各地增派快遞員4000多名,建成1600多個無接觸社區保供站,全力支持上海戰“疫”;貨拉拉每天有一千多名司機“逆行”在一線,自發投入到保供運輸中,同時專門組織了保供運輸隊伍,為上海方艙醫院、被封控的小區居民點運送了近千車次、數萬箱的生活防疫物資。
“生活物資相對充足,但如何把物資順利從生鮮超市、餐館及時配送至居民家中,是一個關鍵命題。” 美團外賣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多地政府已與美團外賣聯合探索在疫情管控區內啟動“內循環”式獨立外賣配送服務,打通管控區內生活物資配送“最後一百米”。外賣騎手吃住均在管控區內,嚴格實行核酸、抗原按時檢測,在配送過程中全程佩戴口罩,實現全閉環工作及生活。
“對已關停的郵政快遞分撥中心、營業網點、快遞服務站等物流配送節點網點,在符合防疫要求並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解封。對承擔防疫物資、民生物資和重要生産生活物資中轉配送任務的,實行優先解封。對於居家隔離的物流配送從業人員,在滿足當地防疫要求的前提下,推動儘快返崗復工。”5月11日,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負責人韓敬華在政策吹風會上表示,下一步將採取積極有效措施,著力打通末端梗阻,暢通“微循環”。
穩定産業鏈供應鏈,加快物流業高品質發展
在無錫高新區,物流不暢的問題曾給園區企業帶來了不少困擾。無錫先導智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務負責人金群昊向人民網坦言,此輪疫情暴發初期,原本每天一、二百輛車的貨運需求,嚴重到每天只有不到五輛的車能夠到達。“隨著保通保暢政策的相繼出臺,這種窘迫的局面很快得到了改善,高新區也在積極幫助企業穩定産業鏈供應鏈,讓我們能夠逆勢增長。”
疫情下,無錫高新區政府確保先導智慧等重點企業産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受訪者供圖
貨運物流運行暢通,既關乎人民群眾“菜籃子、米袋子”,也關乎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産資料供應。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確保交通物流暢通、確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對當前中國産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比如汽車製造業,中國通過多年技術積累獲得了汽車製造産業優勢,而汽車數萬個零件少一個零件就會導致整條産業鏈停産減産,所以關鍵供應鏈環節一旦停擺對於産業鏈的影響十分巨大,也會破壞中國産業上面積累的優勢。” 盤和林説。
隨著疫情形勢變化,通行管控造成的物流運輸壓力仍可能反復,如何應對壓力?
在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朱克力認看來,一是圍繞促復工、保運轉、優通行、強銜接,採取積極有效措施,著力打通末端梗阻,暢通微循環;二是加強做預防、建機制、穩倉儲、保供給,運用經濟和法律等多種手段,建立應急管理運營機制;三是借力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體系化,推動資源整合、流暢優化、組織協同,實現降本增效。
“物流運輸是確保經濟民生高效運轉的大動脈,具有戰略性支撐的基礎性功能。”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原副院長何建華認為,面對疫情對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同時,應當加快現代物流業的高品質發展,為應對經濟增長注入動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