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的心聲是臺胞對祖國的真情
日前,台灣演員田麗發短視頻稱“台灣必須是中國的”。此番言論既是田麗對祖國的認同,更是臺胞對祖國的真情。即便遭到島內綠媒的抹黑抹紅和網絡攻擊,田麗的真心話都受到廣大台灣同胞的認可和點讚。的確,台灣必須是中國的,任何人、任何政黨、任何組織都改變不了這一事實。從田麗的言論我們也讀懂了台灣同胞“是台灣人、更是中國人”的心聲,發自內心的那種對祖國大陸的感悟、認知、情感。
認知祖國的彰顯。田麗在參加大陸短視頻平臺發起的“全國各地來上分”挑戰中,用自己的家鄉話表示:“我是中國的,中國台灣的,台灣阿里山的,阿里山鄒族,鄒族話是這樣説,爸爸叫阿莫,媽媽叫伊諾,吃飯叫波嫩……”。同時,這項活動也得到了眾多台灣博主的參與,台北、新北、台中、桃園等地的博主們紛紛用家鄉話向網友們介紹了自己所在地的習俗,來自宜蘭的李喬昕@台灣表妹面面在短視頻平臺擁有超150萬粉絲用台灣話表示“我是台灣的,中國台灣的,台灣宜蘭的,台灣話要這麼説,媽媽叫做阿母,爸爸叫做老北,爺爺叫做阿公,奶奶叫做阿嬤……”這段視頻得到了近40萬點讚。可是,這種對祖國的認知卻遭到了島內綠媒的刻薄嘲諷,民進黨當局有關部門也宣稱這是大陸的“認知作戰”,説“該罰的不會少”,最多可罰50萬新台幣。兩岸開展民間交往和青年交流對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和促進融合發展都是潤滑劑,民進黨當局打壓也好,處罰也罷,都阻擋不住兩岸同胞交往交流的民心所向和大勢所趨。因為兩岸同胞尤其是兩岸青年多接觸、勤交往、深交流,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民進黨當局什麼手段都不會嚇退兩岸同胞攜手創未來的勇氣和腳步。
感悟祖國的體現。在大陸發展的中國台灣相聲演員姬天語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我到大陸後感覺是回家了”, “大陸整個環境,市場發展,會比台灣那時候強得多,”“兩岸本就同根同源,都是中國人。”另外,姬天語還認為,“台灣年輕人越來越不重視中華文化”,“不管是台灣年輕人,還是大陸年輕人,都要加強文化底蘊,才能把屬於中國人的故事傳揚出去。”相信懷揣同情心的兩岸中國人尤其是台灣同胞對姬天語的大實話予以鼓勵和稱讚。可是,民進黨當局依舊是一副“酸酸地”心態和嘴臉,利用綠媒又是一輪攻擊和挖苦。但是,如此勾當改變不了什麼,也決定不了什麼。有的民進黨民意代表還宣稱,大陸通過抖音、小紅書、西瓜視頻等社交軟體,用生活化的方式“滲透台灣年輕人”,進行“認知作戰”。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對此表示,事實已經並將繼續證明,任何“去中國化”的行徑,都改變不了深植于台灣社會的中華文化認同和中華民族認同,割裂不了兩岸的歷史連結和兩岸同胞的血脈聯繫。民進黨某些政客處心積慮割裂台灣與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的聯繫,煽動兩岸對抗,荒腔走板到反智的程度,貽害無窮。
心向祖國的真諦。每當有台灣人“點讚大陸,表白祖國”時,島內綠營總會跳出來群起而攻之,如此行徑和勾當台灣同胞通過不同形式進行了聲討。島內輿論痛批,蔡英文曾説“沒有人需要為他的認同道歉”,綠營成天打著“民主自由”的幌子,為何卻對説祖國大陸好的人喊打喊殺?這種意識形態的嘴臉,顯然就是煽動民粹和民意對抗,根本不會有好結果也不會有好下場。成為兩岸熱議話題的“劉畊宏現象”,滿滿的正能量,真真的兩岸情,兩岸同胞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線上交流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在交流中拉近彼此心靈距離,增進彼此情感,這也説明選擇到大陸創業的台灣同胞在享受大陸惠臺利民各項政策中,工作、生活、教育、學習都實現得到了保障,成長、成才、成功的舞臺會更大、機遇會更多。尤其是對臺青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民進黨只會“黑”和“酸”,上演大放厥詞和政治操作的鬧劇,站到台灣百姓生活和利益福祉的對立面。相反,大陸分享發展機遇、提供同等待遇的舉措越來越多、越來越好、越來越細,為兩岸青年搭建了多元化展示的網絡交流平臺,提供更大的自我發展空間,為兩岸青年相互了解、良性互動創造更多機會。
情牽祖國的詮釋。參加兩岸青年發展論壇的台灣網紅李喬昕被民進黨當局扣上了“認知作戰”的帽子,但她堅定的表示“沒有做錯事,做的是一件正確的事”。第五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約450人圍繞“攜手共創美好生活”廣泛交流,儘管民進黨當局百般阻撓,大肆阻擋和破壞兩岸交流合作,將兩岸青年交流視為洪水猛獸,極力抹黑與阻擾,出於一黨之私,蓄意阻撓破壞兩岸民間交流,説到底是害怕兩岸同胞走近走好,害怕台灣民眾了解大陸的真實情況,他們以所謂“認知作戰”蒙蔽台灣民眾,製造“信息繭房”,當作煽動敵意、仇恨和對立的遮羞布,最終損害的是台灣民眾特別是台灣青年的發展空間和利益。但改變不了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的台灣的主流民意,改變不了青年成為兩岸線上交流的主體,更改變不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據統計,兩岸海峽論壇這五年來,累計邀請2200多名兩岸青年參加,2018年發佈為台灣青年提供便利的76條惠臺實施意見,2019年發佈每年為台灣青年提供3000個實習就業崗位等5條惠臺措施,2020年推出涵蓋培訓實習、創業就業、電子商務、金融扶助等8項惠臺措施,2021年開展服務台灣青年“三大專項行動”,2022年推出“一站式”惠臺政策辦理數字服務平臺——“浙裏臺融”。
其實,不管民進黨當局如何恐嚇與打壓,如何阻擾與威脅,兩岸交流始終滾滾向前,田麗的心聲就是對祖國大陸的向心力,就是對祖國大陸感悟、認知、嚮往、情牽的真情,也讓我們有萬千理由相信,大陸關注台灣同胞所思、所盼、所憂的真心,為臺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的腳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評論員 賈永輝)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