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門灣,如何邂逅中華白海豚?

編輯:王瑞穎|2022-06-10 11:52:08|來源:新華社

在廈門灣,如何邂逅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在廈門灣遊弋(資料照片)。新華社發(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供圖)

 

海面波濤起伏,只見一白一灰兩道身影在粼粼波光中翻滾、跳躍,時隱時現。“快看,這頭白色的就是‘大白’,旁邊這頭鉛灰色的是它的孩子。大白正在廈門灣裏‘遛娃’呢。”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王先艷指著手機畫面對記者説著,像介紹老朋友。

 

王先艷口中的“大白”,是一頭雌性中華白海豚,身邊鉛灰色的小白海豚則是大白的“二胎”。中華白海豚,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據王先艷介紹,剛出生的白海豚身體呈鉛灰色,隨著年歲增長身體顏色逐漸變淺,最終變為白色。

 

這段白海豚“遛娃”視頻是王先艷今年4月拍到的。從事白海豚保護與研究工作十幾年,王先艷在福建廈門灣拍下數不清的白海豚出沒視頻。出海次數多了,白海豚們好像也記住了王先艷的工作船,有時還會從水下探出頭望向他,仿佛問候老友。

 

“廈門灣裏生活著六七十頭白海豚,走在岸邊,看見幾頭海中嬉戲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已不是稀罕事,很多住在海邊的朋友在自家陽臺上都經常見到白海豚。”王先艷説。

 

在廈門灣,白海豚生存環境和人類生産活動範圍高度重疊,廈門也是全國唯一在城區就能看見中華白海豚的城市。

 

讓邂逅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不再稀罕,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需要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和付出。

 

“早在1997年,廈門便建立了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並於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廈門中華白海豚文昌魚自然保護區事務中心主任蔡立波在一張廈門灣地圖上指點著説,這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7588公頃,其中屬於中華白海豚的保護區面積有5500公頃。

 

劃定了保護區,配套措施亦及時跟進。2001年,《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建設規劃》及中華白海豚等專項保護計劃制定並組織實施;2016年,經過不斷完善,《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獲福建省政府批准實施;此外,保護區主管部門還牽頭編制並組織實施了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在這些有力措施的保護下,白海豚有了生存繁衍的家。

 

如今,在這片白海豚棲息的海域裏,船舶航速被限制在了10節以下,海上爆破藥量被限制在了138公斤以下;毫秒微差爆破法、聲墻驅趕法、禁止養殖捕撈等措施,旨在盡可能減少人類生産活動對白海豚的影響;實施海堤開口改造、紅樹林濕地修復、增殖放流等生態環境修復措施,拓展了白海豚的活動空間。

 

“白海豚,換我來守護你。用我的愛,換你笑容永遠美麗。”這首動聽的《換我來守護你》,是保護區為白海豚譜寫的一支歌曲。蔡立波説,除了這首白海豚之歌,保護區還拍攝了動畫短片《白海豚樂樂》、成立了白海豚劇團,吸引更多公眾參與白海豚保護。

 

保護白海豚,企業也在行動。正在修建的廈門第二東通道——翔安大橋跨海段旁,一艘海上起重船靜靜漂浮著,這一起重量高達4000噸的“海上大力神”是實現預製吊裝工藝不可或缺的利器。

 

“很多跨海大橋都是在海裏直接修築橋墩,這樣會增加海上作業時間,對海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而我們採用預製吊裝工藝,在岸上把橋墩造好,再通過4000噸海上起重船將橋墩吊裝,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海上作業時間,還能減少工程噪音,盡可能降低造橋對白海豚的影響。”廈門路橋集團相關負責人説。

 

此外,為避免密集的橋墩對白海豚活動造成威脅,翔安大橋採用了比正常50米至70米跨徑更長的90米跨徑。廈門路橋集團表示,雖然這一改變增加了8300多萬元的成本,但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是值得的。

 

“白海豚是生態系統中的頂級捕食者,也是衡量一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指示物種。在廈門灣這片人類活動相當頻繁的海域,保持白海豚種群數量穩定並呈上升趨勢,同樣也説明這裡的生態系統是相對健康的。”王先艷説,白海豚還能發揮“傘護效應”,保護好白海豚意味著其棲息地內的其他海洋物種也能得到較好保護。

 

在廈門灣,如何邂逅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只需得一晴日,漫步海邊,可愛的中華白海豚便可能在那粼粼波光間。新華社廈門6月9日電(記者肖逸晨、付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