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黃河遊記”手記:我看大陸鄉村振興

編輯:何婧|2022-06-22 18:45:23|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近年來,大陸把現代化發展的重點逐漸從都市轉向了農村,“鄉村振興”一詞被多次提及,在台灣稱之為“社區總體營造”。我在台南讀大學本科的時候,曾經參與過“社區總體營造”項目,常用的方法是盡可能多地挖掘在地故事,通過新媒體策劃,進行包裝輸出,引流年輕人前去觀光,進而盤活農村生命力,甚至可以帶動年輕人返鄉就業。

 

來到大陸讀研後,我有幸參觀過幾個示範區。這些示範區的模式基本上是對當地農特産品和特色産業,以直播帶貨或是結合村莊設計的方式,進行點對點幫扶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達到農村自行造血、精準脫貧的目的。

 

“臺青黃河遊記”手記:我看大陸鄉村振興

 

台灣青年謝建鋐向李連成書記請教西辛莊村的發展經驗(攝影:任昱炎)

 

2022年的這個夏天,我借著參加“臺青黃河遊記”活動的機會,來到位於河南省濮陽市的著名脫貧村——西辛莊村,採訪共産黨員、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深入式訪談,透過李書記和村民的二重視角,我了解到李書記憑著自己對商業的理解和一顆全意奉獻給村民的心,引領全村人走出了一條有別於我上面説的兩岸模式之外的鄉村振興新道路。

 

上世紀八十年代,李連成以建設蔬菜大棚創業起家,成功掙到了第一桶金。他為人和善、樂善好施,于1991年當選為村支部書記。成了人民幹部後,李書記開始思考如何將自己在商業上的成功經驗惠及全體村民。

 

“臺青黃河遊記”手記:我看大陸鄉村振興

 

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攝影:任昱炎)

 

起初,李書記考察了西辛莊村周邊的自然環境,憑著敏銳的商業嗅覺,認為在此創辦造紙場最為合適。但是,當時的村民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人,文化水準有限,對投資收益毫無概念,只有十幾戶村民願意跟著李書記創業。造紙廠越辦越紅火,取得巨大成功,初始的股東有了一定收益。見到造紙廠欣欣向榮,其他村民也表示想入股。可是,除了李書記,其他股東都不願意接收新股東。看著這種狀況,李書記喊出了一句:“我不只是造紙廠的最大股東,更是全村村民的書記!”李書記挨家挨戶去做初始股東們的思想工作。經過一番漫長的協商,造紙廠成功吸收了其他村民入股。自此,“戶戶有股、全村分紅”成為西辛莊村的美談。在造紙廠的基礎上,李書記帶領西辛莊村再接再厲,又創辦了紡織廠、牛仔布料廠。近幾年,西辛莊村已經發展到了投資高端服務業,為村子引進了醫院和學校,村民們可以不再為就醫和求學而遠赴縣城了。

 

“臺青黃河遊記”手記:我看大陸鄉村振興

 

如今的河南濮陽西辛莊村(攝影:王毅)

 

我認為,西辛莊村的成功,是基於對商品市場的深入觀察、對商業基礎邏輯的思考理解,在缺乏特色産業的村子裏另辟出了一條別樣的脫貧蹊徑。席間,我同村民們聊天,提起李連成書記,一位抱著孩子的奶奶別過頭去偷偷抹眼淚,並含淚給我講述了李書記帶著全村人脫貧致富的艱辛歷程。她説,李書記經常忙到沒有時間坐下來好好吃飯,一個饅頭夾著鹹菜就對付一頓正餐。村民們最感念的是李書記的無私,如果沒有李書記不辭辛苦遊説當初有了收益的造紙廠初始股東,村民們就不可能入股造紙廠,也不可能贏得脫貧的商業紅利。今年的李書記已經七十多歲了,按理説早就到了退休在家、含飴弄孫的年紀了,他卻依然在支部書記的崗位上奮鬥。幾番交談中,我深深感受到村民們是真的不捨得讓李書記退休,而李書記的心中也挂記著全村的生計,不能也不肯放下手頭的工作。在為人民服務的滿腔熱忱和人民幹部的肩頭責任的催化下,李書記與村民們之間織就了一條牢不可破的情感紐帶。這條紐帶牽起了西辛莊村的發展與致富,這條紐帶因相互信任而牢固不破、因無私奉獻而閃閃發光。這是人民幹部走向群眾的最好體現。

 

“臺青黃河遊記”手記:我看大陸鄉村振興

 

西辛莊村委會辦公樓前的石碑(攝影:張陽)

 

在大陸讀研的兩年時間,我通過參訪活動,觀察到了許多脫貧致富的案例。鄉村振興可以創造就業機會,讓年輕人留在家鄉就業,不用再遠赴沿海城市尋求工作機會,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於陪伴父母,既解決了溫飽需求,也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追求精神層面的昇華。

 

我認為,鄉村振興帶給村民們的不只是物質層面上的富饒,更多的是形而上的情感維繫和對於自己出生村落的認同。雖然鄉村振興的進程路阻且長、行之不易,但振興路上的人們憑著一腔熱忱在義無反顧地前行,一批又一批…… (作者:暨南大學臺生謝建鋐)

【臺青黃河遊記】河南濮陽西辛莊村:聚力鄉村振興 建設美麗家

2022-06-18
展開全文

 

西辛莊村位於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是“全國文明村”。西辛莊圍繞鄉村振興搞發展,村裏産業興旺,村民生活富足和諧。如今,西辛莊村生態宜居宜業,有高標準的學校,有産業、有門店、有辦公樓、有文化廣場,戶戶建起了別墅樓。在春天,這裡有濱河油菜花景觀帶;在夏天,這裡有600畝芍藥花海和泛舟垂釣;在秋天,這裡有千畝生態林觀賞區;在冬天,這裡有文化娛樂,大家在一起扭秧歌、唱大戲,處處歡聲笑語。(記者:霍建陽、王毅)

收起全文

台灣青年讀《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

2022-04-28
展開全文

路遙在其名著《平凡的世界》裏寫到,青年該有“昂揚著精神的高傲、揮灑著靈魂的矜持”。這是我看過的書裏對於青年最燃的描述。青年們用鋒芒叩問時代、以身姿引領時代、以責任推動時代。他們似一把利刃,衝破時代的開端;他們更似一座橋,連接起時代的脈絡。在中國共産主義共青團成立百年之際以及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之時,國新辦發佈了《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彰顯出社會各界以及黨和國家對於青年的重視,值得台灣地區學習和效倣。

 

白皮書篇首談及,中國青年生逢盛世,擁有更高品質的發展條件,可以創造更多人生出彩機會。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底,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高達94.9%。大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原生網民的出現,催生了許多前所未見的職業分野,例如網絡主播、網絡作家、電競選手等。我的大學本科是在台灣讀的,現在廣州求學深造。我曾經在2020年9月發表過一篇文章,分析台灣電競選手為何多數選擇到大陸發展。我認為除了人口紅利催生的觀眾群體、産業市場對於人才的需求,互聯網的高普及率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高普及率造就了信息通暢的環境,電競迷可以通過觀看選手比賽産生“映射效應”,獲得成就感和代入感,也可以隨著電競産業的發展實現自我職業選擇的多樣化。

 

台灣青年讀《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

 

近些年來,大陸掀起了國潮熱,街上穿中國李寧、回力球鞋(這些都是中國品牌)的年輕人變多了,各種國潮文創産品層出不窮,著古裝拍攝大片已然成為時尚。深究背後的原因,是青年群體開始高度認可自己國家的文化,有著足夠的文化自信,喜歡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並且引以為榮。反觀台灣地區的年輕人,更多喜歡身著阿迪達斯和耐克,其傾向性更趨近外國品牌,在自我文化的認同上是低的。説到大陸青年文化自信的提升,從其它方面也能直觀看出。例如,大家熟知的手機遊戲王者榮耀,就完全借鑒了中國傳統人物典故;漢服愛好群體也從小眾逐漸成為大眾,等等。在大陸青年的眼裏,“中國”兩個字成為了深厚底蘊的代名詞,是值得為其驕傲和發聲的。

 

去年年末,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到廣東省茂名市參訪,看到了大陸農村面貌大有改觀,大批青年返鄉就業創業。村民們的生活所得,因鄉村振興的活水注入而提高,沿街風貌早已不再是過往的破落模樣,而是一幢幢樸實簡潔的民居。“大陸農村廁所沒有門”這種為了博眼球的言論,只停留在島內別有用心的電視名嘴口中。通過參觀我才知道,茂名的鄉村振興,有賴於當地青年學生群體響應國家號召而開展的“三下鄉”實踐活動。“三下鄉”活動是國家14個部委聯合舉辦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大學生們利用習得的知識,幫助村民發展特色産業,並嫁接到互聯網上,形成了産供銷一體化。我在茂名的參訪所見所聞,生動地體現了《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中所説的,青年在基層一線經受磨礪,基層為課室,實踐為教師。青年有機會到傳統課堂之外進行學習,在磨礪中成長壯大,而這個過程同時助力了鄉村發展,帶動青年返鄉就業潮,形成了正向良性循環。

 

我時常自問:何其幸運,在這個機會空前的時代,從台灣來到大陸求學,抓住了機遇的風口浪尖,在這片日新月異、迭代迅速的土地上,探索更多的全新可能。大陸現在非常重視青年成長的良好大環境,將使我們青年一代有更多的機會發揮自身所長,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助力中華民族新一輪的騰飛。我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那一天將會很快到來。(作者:謝文藝)

 

 

收起全文

鄉村建設路線圖出爐 增強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2-05-26
展開全文

本週,中辦、國辦印發的《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外公佈. 方案明確了鄉村建設行動的路線圖,確保到2025年鄉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中央農辦負責人表示,方案對紮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進一步提升鄉村宜居宜業水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中央農辦負責人表示,通過一年接著一年努力,確保到2025年鄉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鄉村建設路線圖出爐 增強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收起全文

墻上開“花”墻外香

2022-06-13
展開全文

上海的、浙江的、廣東的、四川的……最近兩年,千里外的來客扎堆光顧內蒙古大興安嶺南麓一個不起眼的小山村——西口村。這是為何?還要從絢麗多彩的墻繪説起。

 

位於內蒙古興安盟阿爾山市明水河鎮的西口村,過去貧困人口集中分佈於此,被扣上“阿爾山最窮村”的帽子。近年來,西口村以墻繪為媒,激活鄉村旅遊,搖身一變“阿爾山最美村”。院墻、山墻上,一幅幅民族團結、美麗生態等圖案的墻繪讓人應接不暇,一改過去口號和廣告的單調,刷新了鄉村顏值,繪出了美好生活,更鋪展出了鄉村振興圖景。

 

夕陽西下,草原籠罩著金色的寂靜,遠處山巒披上七彩的霞光,牛兒悠閒地溜達,老農則捧著金燦燦的糧食開懷大笑……這幅描繪豐收的墻繪,位於西口村易地扶貧搬遷小區3棟1號房屋。像這樣色彩明麗的墻繪還有十多幅,將搬遷小區裝扮得熱鬧而富有詩意,遊客更是紛紛“打卡”拍照。

 

墻上開“花”墻外香

 

在西口村易地扶貧搬遷小區3棟1號房屋山墻上,有一幅色彩絢麗、描繪豐收的墻繪。新華社記者王靖 攝

 

“這些墻繪可是我們村旅遊的‘金字招牌’。”西口村黨支部書記包勇介紹,村裏過去是老國有林區,全面停伐後一下失去了支柱産業,不少村民陷入貧困。“咱村的森林覆蓋率高達80%,發展旅遊確實是塊好坯子,可是如何搞‘火’旅遊長期困擾著大夥。”他説,幫扶單位文化和旅遊部的幹部深思熟慮後,給西口村支了一個妙招——通過墻繪為旅遊引流。

 

在西口村黨群服務中心,幾十面墻壁滿是各色墻繪,艷麗而靈動,灰頭土臉的老房子一下“活”了起來。這些作品都是近幾年創作的。尤其在2021年,西口村舉行了第一屆阿爾山市鄉村墻繪藝術大賽,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廣州美術學院附中等8所院校,近千人次來到西口村,長達數月進行墻繪創作,總創作面積超1000平方米。

 

“當時來的人老多了,我家餐館50張桌子都擠不下。”在村裏經營新村飯店的周海英説,“城裏人吃了咱村裏的清燉笨雞香得連湯也喝光了。”想起去年的好買賣,周大姐很激動,她坦言,自家飯店多年來經營狀況不好,去年借助墻繪大賽竟賺了30萬元。

 

師生本就是人流,精美的墻繪則吸引來更大的人流。文化和旅遊部派駐西口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黃玉洋欣喜地説,周邊地區的遊客聽説西口村墻繪搞得熱鬧,紛至遝來。“為了滿足遊客的新奇感,我們不斷豐富旅遊供給,打造出‘西口十八景’‘西口十八碗’‘西口十八款’,讓遊客既玩得好,又吃得好,更連他們的後備廂裝什麼,也考慮齊全了。”黃玉洋説。

 

墻上開“花”墻外香

 

西口村的農業主題墻繪。新華社記者侯維軼 攝

 

墻上開“花”墻外香,小小墻繪引來了癡迷青山綠水的人,也正在為父老鄉親築起金山銀山。今年53歲的村民劉濤説,這幾年鄉親們的笨雞、笨鵝、雞蛋、豆包根本不愁賣,尤其是山裏採的黃花菜、木耳、榛蘑等“山貨”,採多少遊客就買多少,“一些主播還來直播帶貨,我們村的‘土味’‘野菜’一下飛出了大山。”

 

買了兩大包蒲公英、幾個柳編工藝品,還買了村裏自行設計的印有“西西卡通人物”的冰箱貼、白色T恤、手機殼,珠海市大學生小琪將行李箱打包得鼓鼓囊囊的。這是小琪第二次來西口村,第一次是來創作墻繪,這一次則是專程帶父母來旅行。

 

明水河鎮鎮長王樹慶高興地介紹,這幾年西口村的旅遊真是“火”了,不僅村民增收,村集體經濟更是幾何倍增。“2018年,我們村集體經濟為零。靠著運營民宿、銷售文創産品、直播帶貨、承包食堂,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24萬元。今年才過去6個月,集體經濟就已經達到35萬元,翻番不成問題!”他感嘆,文化旅遊讓西口人“翻了身”,2016年人均年收入僅4000元左右,2021年增至16000元。

 

墻上開“花”墻外香

 

西口村豐富多彩的墻繪。新華社記者侯維軼 攝

 

夏日炎炎,阿爾山市草木葳蕤,西口村各色野花香氣襲人。這幾天,黃玉洋等村、鎮、市各級幹部,都在圍著西口村忙碌,第二屆阿爾山市鄉村墻繪藝術大賽正式啟動。而村東頭,周海英正在雇人抹墻鋪地,改造一個能容納70人的民宿,“今年計劃大賺一筆”。從東到西,從裏到外,幹部們和村民們正在火熱“奮戰”旅遊季,鄉村振興的精神頭倍兒足。( 新華社記者于長洪、王靖、侯維軼)

收起全文

新風口來了!90.6%受訪青年願意投身青年發展型城市

2022-05-18
展開全文

共青團中央聯合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等17部門印發《關於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的發佈對城市的建設與發展産生重大影響,同時吸引青年,使青年群體融入城市發展,實現青年高品質發展與城市高品質發展相互促進。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611名受訪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7.1%的受訪青年認為構建青年發展型城市能實現青年發展和城市發展相互促進。等到將來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成熟,90.6%的受訪青年都願意到這些城市去發展。

 

87.1%受訪青年認為構建青年發展型城市能實現青年發展和城市發展相互促進

 

90後曾于銘在杭州的一家民企工作。他認為,城市的發展與青年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如果一座城市對青年不友好、不宜居,人才的流失率就會高。對於企業,職員不穩定、離職率高,難培養骨幹,就難以持續和縱深發展。甚至會影響城市的活力和潛力。相反,如果青年在一座城市生活幸福,就會想留下來,會更加努力地工作。青年自身得到成長的同時,也一定能夠促進城市的穩步向前”。

 

在深圳從事會計工作的黃靈暢覺得,“青年發展型城市”理念的本質就是城市的建設要從青年的角度出發、為青年著想。“城市政策利好青年,青年發展更順利,反過來促進城市發展。青年的發展關係著城市的未來發展前景”。

 

87.1%的受訪青年認為,構建青年發展型城市能實現青年發展和城市發展相互促進。交互分析發現,已婚已育受訪青年(92.6%)認可度最高,其次是未婚受訪青年(89.6%)。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構建青年發展型城市評價體系研究”項目負責人郭元凱分析,結合《意見》以及城市發展理論,青年發展型城市應包含兩個維度,一是城市對青年發展更友好,二是讓青年在城市更有為。由此也可以衍生出青年發展型城市的特點,即友好性、成長性和普惠性。友好性突出表現在理念友好、制度友好、政策友好、環境友好等,成長性則體現的是青年與城市同步發展、相互激蕩。

 

他指出,普惠性重點表達的是城市發展不是為特定群體打造,而是讓所有青年都能發光發熱、共享發展成果。“因此,一座城市吸引青年,首先應該要樹立青年優先發展的理念,並從上述理念出發營造城市與青年發展相向而行的環境。簡而言之,就是城市環境能夠為各類青年發展找到合適位置”。

 

待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成熟,90.6%受訪青年願意到這些城市發展

 

“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下來的‘工程’,是持續發展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曾于銘説,“如果我的家鄉能夠建設成青年發展型城市,我非常願意回家鄉發展。”他認為,《意見》的落地會為一個城市的發展帶來非常大的影響,但最難的就是落地環節。“我希望地方政府有決心,對青年面臨的典型難題能下苦功夫、敢啃硬骨頭。將文件精神落到實處,真正對青年帶來切實有效的幫助”。

 

華曉麗從事社會心理服務行業,現在在江西某市生活。考慮當地産業相對落後、青年就業機會少、教育資源不夠平衡,她還沒有下決心留下來。她認為,建設為青年發展型城市,會對青年産生一系列的良性連鎖反應。“城市環境宜居,住房和就業政策利好,教育資源均衡,使年輕人工作順利,婚姻更穩定,生活幸福感更高。對人的情緒、心態都有著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我期待著這裡能建設成為青年發展型城市”。

 

郭元凱表示,《意見》的出臺以及後續配套的組織保障,將成為青年評判城市是否友好的重要依據,還會成為青年選擇今後自身長期發展地區、貢獻青春力量的依據。“可以説,《意見》的發佈不僅會對城市發展産生影響,同時對於吸引青年、優化青年人口流動格局以及青年發展政策體系産生積極作用”。

 

等到將來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成熟,90.6%的受訪青年表示願意到這些城市去發展,其中33.5%表達了強烈的願意。進一步分析發現,00後受訪青年(92.9%)和未婚受訪青年(92.7%)的意願最為強烈。

 

受訪青年中,00後佔26.1%,95後佔30.7%,90後佔26.8%,85後佔16.4%。婚育狀況上,未婚的佔49.6%,已婚未育的佔19.6%,已婚已育的佔30.9%。

收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