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全球外儲佔比創新高 專家:市場關注背後體現對中國發展信心

編輯:王瑞穎|2022-07-04 12:29:39|來源:人民網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佈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在COFER中的佔比升至2.88%,位居全球第五,創下了IMF自2016年開始公佈人民幣儲備資産以來的最高水準。

 

人民幣全球外儲佔比創新高 專家:市場關注背後體現對中國發展信心

 

2021年以來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數據來源:IMF官網

 

“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創新高的原因,主要是國際市場更加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對中國經濟信心增強,進而對人民幣的信心進一步提升,也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廖群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人民幣作為全球外匯儲備貨幣的“角色”,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指標之一。

 

“從國際金融發展史來看,貨幣國際化主要是市場選擇的結果。雖然適時和適當的政策推動能扮演一定的助推作用,但是市場力量往往是一種貨幣成功國際化、並取得主要儲備貨幣地位的重要驅動力。”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秘書長林建海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中國加快金融領域改革開放,人民幣在國際貿易、金融交易中使用更加廣泛。今年以來,受美元大幅度走強的影響,非美元貨幣普遍下跌,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在合理均衡水準上保持基本穩定,推動了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繼續保持上升態勢。

 

“未來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肯定會越來越高。”廖群表示,一方面,相對於其他經濟體,特別是美國等發達經濟體,中國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國際市場將進一步看好人民幣,人民幣作為計價、儲備、結算貨幣的比重都會提高,從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另一方面,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金融領域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方向,為此,人民幣資本項下的可兌換進度將日益加快,隨之人民幣作為儲備、結算和計價貨幣的比重都會更高。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隨著各項穩增長政策發力,政策成效逐步顯現,人民幣匯率預計將在雙向波動中維持基本穩定,疊加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向好,這都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提升,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持續推進。

 

談及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作用,廖群表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中國在全球貿易市場和投資市場將會有更大話語權,中國金融機構與企業的對外貿易和投資將變得更加靈活,並在其中獲得更多的主導性。從長遠來看,中國要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人民幣必須國際化,才能與之地位相匹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正穩步推進。6月25日,國際清算銀行(BIS)宣佈,與人民銀行共同制定了人民幣流動性安排(RMBLA),通過儲備資金池計劃,在金融市場波動時為參加該安排的央行提供流動性支持。今年5月,IMF執董會完成了5年一次的特別提款權(SDR)定值審查,將人民幣權重由10.92%上調至12.28%,升幅1.36個百分點。

 

“參加人民幣流動性安排,是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重要制度安排,有利於加強與國際清算銀行的合作,滿足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合理需求,併為加強區域金融安全網作出積極貢獻。”人民銀行表示。

 

人民幣在SDR中權重的提升,也是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越來越受國際社會歡迎的體現。“一方面反映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産業鏈、供應鏈的韌性以及中國出口市場份額上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近年來中國推動金融改革開放、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的新成果。”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此前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舉行的宏觀形勢論壇(2022年春季)上表示。

 

在廖群看來,目前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與中國的經濟規模和貿易投資體量不相匹配,説明未來人民幣國際化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今後,要在保持中國金融市場穩定和防範金融風險的前提下,加快人民幣資本項下的可兌換,進而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林建海認為,穩步推進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經濟持續增長是基礎,改革開放是保證,完善金融體系、深化金融市場發展是動力,靈活的匯率制度是助推器,促進跨境貿易計價結算是突破口。

 

“下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要堅持市場選擇、互利共贏,要堅持推進國內金融市場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不斷地改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外國投資者來華經商、投資,增強中國市場抗風險的能力。”管濤表示。人民網北京7月3日電 (記者杜燕飛)

標簽: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