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無聲世界:咖啡屋裏的兩岸愛心
在北京,有一家以聽障烘焙師為主要員工的“彩虹天使咖啡屋”,店主李紹嬅來自寶島台灣。
在近日于福建廈門召開的海峽論壇上,李紹嬅分享了她與聽障群體結緣的故事。6年前,為了完成女兒的“雷鋒日”作業,李紹嬅帶著女兒以志願者身份,進入北京一所聽力言語康復中心。
在那裏,她第一次接觸到聽障兒童,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本該擁有多姿多彩的童年,卻被困在無聲世界裏。
李紹嬅很想做些什麼。起先,她給孩子們帶去烤雞、火腿腸等食物,後來她認為相比于單純的物質饋贈,他們需要的是能受用終生的東西。李紹嬅決定,為孩子們找到一項可以謀生的技能。2017年,“彩虹天使咖啡屋”誕生了。
在咖啡屋,聽障青年可以接受免費烘焙培訓,只要通過考核,就能成為企業正式員工。在李紹嬅看來,用培訓的方式,讓失聰孩子成為獨當一面的烘焙師,而不是簡單的助理人員,是“彩虹天使”與一般無聲烘焙坊最大的區別。
來自甘肅的趙磊磊是咖啡屋最早一批學員。“北漂”之前,他是廣東一家工廠的普通工人。在姐姐趙甜甜眼裏,由於先天聽障,弟弟從小脾氣又倔又悲觀,家人希望他能在咖啡屋學點謀生技能。
這是許多聽障青年的現狀。相比于身體上的殘疾,他們更難克服內心的自卑。一些學員小學都沒上過,還沒開始就打退堂鼓。李紹嬅就拿出培訓獎勵金,只要來當學徒,不僅免學費,還能得到2000元獎勵。
儘管如此,逃避仍是常態。“他們不相信自己能做好,也不相信有人能夠容許犯錯,當我拿出最好的食材給他們練習,他們感受到的不是信任和鼓勵,而是壓力。”李紹嬅説,一塊小小的餅乾,咖啡屋的學員們磕磕絆絆學了四個月。
學完烘焙後,李紹嬅會帶著學員外出賣餅乾,帶他們感受“用勞動換取報酬”的成就感。有時會有慷慨的顧客匆匆放下錢就徑直離開。每每這時,李紹嬅就會迎上去,告訴他們,這些孩子需要的是自力更生的能力,而不是被同情或憐憫。
“我希望他們能將一技之長變成一份有尊嚴的工作。”她説。目前,在咖啡屋學習過的失聰孩子已有60多位。
這份尊嚴讓許多孩子悄然成長。今年,回到老家的趙磊磊讓姐姐刮目相看。他會在飯後主動找家務幹,禮貌地向村裏人問好,甚至每個月還給母親發幾百元紅包,自信陽光的模樣早已看不出當年自卑敏感的影子。
李紹嬅説,以前出去賣點心時,孩子們總是跟在她身後,直到有一次,外出途中下大雨,有孩子伸手幫她擋雨。那一刻,她意識到這些孩子長大了:“我想做他們的依靠,但是孩子們告訴我,他們正在學會回應愛,他們也可以是我的肩膀。”
如今,通過咖啡屋,李紹嬅結識了許多大陸朋友,大家在公益事業裏彼此幫助,互相鼓勵。
路遙是咖啡屋的一名志願者,她每週會帶著兩個孩子到這裡幫忙做餅乾。最近,小朋友還拉上李紹嬅的孩子,發起公益活動,將親手製作的手工産品的義賣所得,捐給咖啡屋的哥哥姐姐。
“在咖啡屋裏,我能真切感受到兩岸人民心手相依的一面。”李紹嬅將雙手比成一個愛心,手指慢慢張開——在手語裏,這代表著“讓愛飛翔”。新華社福州7月20日電(記者吳劍鋒 周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