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青年臺幹在大陸的十四年:獨居異鄉紮根熱土

編輯:左妍冰|2022-08-24 11:25:45|來源:華夏經緯網

台灣桃園到江蘇宿遷,空間上遙遠的距離,沒有澆滅一個青年臺幹的幹事創業的熱情之火。1036公里的直線距離,近5個小時的航程,臺幹顏貽彬方能從老家桃園來到他的奮鬥熱土——江蘇宿遷。

 

宿遷出發,近1個小時的車程,在慶邦電子元器件(泗洪)有限公司辦公大樓前,筆者見到了這位滿臉笑容的青年臺幹,歲月已經留下了它該有的痕跡,但他眼眸中不變的是創業的一番熱火。

 

“歡迎來到慶邦電子,我是慶邦電子生産部經理顏貽彬。”顏貽彬的開場白幹練爽快,乍一聽台灣口音絕對沒錯,但細聽又覺得有點古怪,就好像泗洪潮牌配上台灣鳳梨醬,讓人覺著怪怪的。

 

“2008年,我們將廠址從昆山整體搬遷到泗洪,從此泗洪就成了慶邦在大陸的第二個家。月營業額從開始的600萬到現在的8000萬,各條線員工也從10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1000多人,慶邦也算是在泗洪重生了。”

 

作為慶邦泗洪公司的老人,回想起14年的泗洪創業經歷,顏貽彬若有所思,娓娓道來。

 

“剛開始來到宿遷,來到泗洪,還是有不適應,環境、氣候很多東西都是新鮮未知的,甚至建廠後的幾年,我們的廠房都是租賃使用的,每逢下雨還會有一點漏水。後來當地老書記聽説了我們的困難,親自陪同我們一起選廠址,解決了許多實際的難題。2014年到2016年,是我最記憶猶新的時間段,選址、建廠、搬遷,新廠房完工,新生産線投産,工程每天都有進展,這種速度是我在包括台灣、昆山的許多地方都沒有見過的,我們受到了地方政府很大的幫助,從不足一千平的廠房,到現在的地方知名企業,泗洪與我們一同見證了慶邦的成長。”

 

“老顏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嚴謹幹練,共事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他計劃性、目的性非常明確。”老同事們對顏貽彬的印象比較單一,嚴謹是其中出現最多的形容詞,工作中,嚴格按照工作指導書進行操作管理是顏貽彬對剛入廠職工的第一要求。“重要時間段的16個點”他倒背如流,牢記於心,與同事們所説的一樣,嚴謹已經被顏貽彬刻在骨子裏,落實在工作中了。如今,同事們口中的“老顏”正用他細緻嚴謹的工作態度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鄉音,追隨異鄉人一同在外漂泊,許多人終其一生也沒有抹去鄉音,似乎那是他們對家鄉的執念。“聽到台灣口音,剛開始我們都會感到新奇,但現在大家也都習以為常了,最近我倒發現他學會了我們泗洪的一些方言。”

 

“老顏,明天早上你還要去吃雞蛋灌餅嗎?”“去噻。”同事開玩笑的調侃,顏貽彬笑道。雞蛋灌餅,顏貽彬的早餐菜單之一,台灣地處祖國東南隅,口味清淡,老顏這個地地道道的南方人,漸漸地也嘗遍了泗洪當地的特色小吃,並有了自己的一番見解。疫情來臨前返回位於台灣桃園縣的家中,顏貽彬甚至還會特意叮囑妻子多放一些醬油。

 

口味與鄉音,異鄉人與家鄉斬不斷的羈絆,正悄悄從顏貽彬的身上剝離。泗洪,這個與桃園相隔千里的蘇北小城,正慢慢成為顏貽彬的第二故鄉。

 

作為在宿工作快15年的在陸臺胞,顏貽彬正慢慢成為一個新宿遷人,在他與全體慶邦人的努力下,慶邦電子(泗洪)有限公司完成了年營業額翻倍的矚目成績,顏貽彬與他的兩位臺胞同事,正在宿遷土地上進行逐夢築夢圓夢的精彩演出。

 

“大陸同胞工作能吃苦,肯鑽研的幹事氛圍也深深感染著我,我對大陸,對宿遷,對慶邦的美好明天都揣有美好的想像”顏貽彬説,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疫情逐漸褪去後,能再次帶家人來陸旅遊,引導更多臺青回到大陸創業工作,為兩岸融合發展貢獻在陸臺胞的一份力量。(華夏經緯網、江蘇省臺辦聯合報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