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專家紮根成都:培養鄉建人才,找到了更大舞臺

編輯:左妍冰|2022-09-01 11:37:49|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們做農村工作的人有一種情懷,就是要把農村産業帶起來,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入。”近日,在位於成都新津的天府農業博覽園,台灣農業專家徐進發正在給當地農業經營者培訓。他對記者表示,近年來紮根四川培養鄉村建設人才,自己“找到了更大舞臺”。

 

徐進發今年59歲,上世紀80年代曾在福建從事化粧品産業,後來因故回台灣經商。1999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地震,徐進發參與災後重建,從此進入鄉村建設、社區營造領域,並創立台灣中華農業創新學會。

 

隨著兩岸交流進一步熱絡,2015年,徐進發受邀來成都新津,在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開始了與大陸的第二次“親密接觸”。

 

“再回到大陸,我覺得自己好像從沒來過,變化是飛躍式的。”徐進發至今記得大陸變化給他的震撼。不過多地考察後他意識到,大陸城市發展很好,鄉村還有更大發展空間。

 

瞄準鄉村發展機遇後,徐進發決定紮根成都,擔任成都新津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産業導師、天府農業博覽園鄉村振興研究院特聘專家,將台灣鄉村工作經驗分享給當地業者,把重點放在本土鄉建人才的培養上。

 

“成都是大陸農家樂的發源地,但休閒農業同質化嚴重。”與成都結緣後,徐進發敏銳察覺到産業瓶頸,他將台灣經驗與成都結合,幫助當地打造獨具特色的休閒農業,“要創造自己的價值感,想方設法讓遊客多停留,一個村鎮要有一個村鎮的特色,一個區域要有一個區域的品質。”

 

與長期紮根大陸的其他臺胞不同,哪怕在疫情期間,徐進發也定期往返兩岸。對此親友十分不解:疫情期間往返需隔離,不嫌麻煩嗎?對此他有自己的理由:“兩岸的農業交流要同時掌握雙方脈動,台灣農業發展日新月異,這樣我可以把台灣最新的做法同步到這邊,這才是有意義的交流。”

 

頻繁往返兩岸的徐進發,試圖帶領更多台灣業者來大陸,把握鄉村振興機遇。他的一言一行,也影響了女兒徐心伶的人生選擇。

 

“受爸爸的影響,我目前主要在成都做農創産品研發。”徐心伶告訴記者,看到父親年近六旬在大陸找到了更大的舞臺,對她是一種激勵。

 

近年來,這對台灣父女幾乎將全部精力放在川臺農業交流合作上。他們來成都多年,卻長居農村,只去過寥寥幾次市區。“我在成都的工作節奏是‘一天當兩天用’,對成都市區不怎麼了解。”徐進發笑著説,他去過大陸很多地方,幾乎都是農村,一到農村,好像找到了新的活力。

 

去年大陸出臺“農林22條措施”,助力台灣農業人士在大陸發展。徐進發説,政策出臺後,自己更有信心去幫助大陸業者,“一家人不説兩家話”。

 

對於未來,徐進發有明確規劃——在成都建立新農人培訓體系。“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台灣農村再生走過一些彎路,希望大陸少走一些。”他談到,比如因為疫情,部分休閒農業客源減少,但仍要堅定信心,因這種時刻往往也蘊藏著機會。(完) 記者 王鵬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