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經濟乘“雲”而上

編輯:左妍冰|2022-09-19 16:52:30|來源:經濟日報

推動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加速突破應用,對於激活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人工智能、智慧産業、智慧經濟的發展,強調要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作為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産業優化升級、生産力整體躍升的驅動力量,努力實現高品質發展。

 

“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智慧經濟邁進的關鍵時期。”在日前舉行的2022智慧經濟高峰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田玉龍表示,要加快推進産學研深度融合,共同推動智慧技術和實體經濟在更廣泛、更深層次、更高水準實現融合發展,賦能現代製造業,助力數字經濟快速發展。

 

智慧技術前景看好

 

從方興未艾的人工智能到快速發展的大數據、雲計算等,智慧經濟正加快融入人們生産生活的各個領域,特別是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方面成效顯著。

 

據統計,近年來我國智慧經濟實現快速增長,2021年人工智能核心産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6倍多。從廣義看,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從2017年的27.2萬億元增至2021年的45.5萬億元,規模穩居世界第二位。

 

“比如,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上,我們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網絡和移動寬頻網絡,96%的鄉鎮實現了5G網絡覆蓋。與此同時,數字技術加速創新,我國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高性能計算等領域,已進入世界前列。”田玉龍舉例説。

 

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人工智能日益融入經濟發展各個領域全過程,成為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産業優化升級、生産力整體躍升的重要驅動力量。

 

“2021年,中央企業數字化轉型投入超千億元。”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科技創新局局長茍坪説,中央企業目前已構建起5G、北斗導航系統等一批世界級數字基礎設施,打造了“深海一號”鑽井平臺、特高壓輸電等一批高端智慧裝備,完成了一批智慧建造標誌性工程,為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據介紹,目前工業互聯網應用已覆蓋45個國民經濟大類,創造出大量智慧應用場景。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培育的大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已超150家,重點平臺工業設備連接數超過7900萬台。在全球算力分佈統計中,我國智慧算力總規模佔比達26%。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表示,我國有10.51億網民,有全球最大、最活躍、最具潛力的數字服務市場。同時,我國是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仍有大量處在工業2.0、3.0階段的企業需要向工業4.0階段邁進,人工智能技術前景看好,智慧經濟市場廣闊。

 

融合發展漸入佳境

 

在“中國智造”“中國質造”“中國創造”錨定了中國製造轉型升級方向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正走出封閉的實驗室,融入工業領域的核心業務場景,助力企業智慧決策,提升行業發展效能。

 

“百度智慧雲在火力發電空冷島項目中,利用深度學習演算法預測機組工況,通過實時調節風機轉速參數,每生産1千瓦時電能夠降低1.55克標準煤能耗,預計全國每年碳減排的潛力可達600萬噸。”百度集團執行副總裁、百度智慧雲事業群總裁沈抖表示,人工智能應用正從最初的視覺質檢、智慧客服、路線規劃等需求場景,向工藝參數優化、能耗效率提升、安全運行管理等核心業務領域突破。類似這種生産效率的提升,往往是無法通過傳統人工來實現的。

 

《“十四五”智慧製造發展規劃》明確提出,2025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普及率要達到45%。目前,我國已在北京、上海等地建設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這意味著,推動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已不是未來時,而是現在進行時。

 

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魯春叢介紹,在製造業領域,我國已建成700多個數字化車間/數字工廠,實施305個智慧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和420個新模式應用項目,培育了6000多家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智慧製造應用規模全球領先。

 

與此同時,我國製造業普遍存在著供給與市場需求適配性不高、供應鏈穩定面臨挑戰等痛點。發力企業數字化轉型,提高企業的效率和競爭力,仍是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的長期目標。

 

日前,第四屆中國工業互聯網大賽寧波、青島、深圳、北京4個賽區同步啟動報名。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江明濤表示,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快速發展,平臺體系初步形成、平臺能力不斷提升、融合應用走深向實、區域賦能成效凸顯,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效應顯著增強,基於平臺的融合發展新格局加速形成。

 

“中國工業互聯網大賽就是要通過搭建政産學研創新合作平臺,助力破解工業互聯網規模化發展實踐中的痛點難點問題,推動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江明濤説。

 

共建智慧化新生態

 

“數字經濟對産業升級的作用主要有三個方面:消費需求牽引效應、技術創新效應和制度變革效應。現有的數據表明,除消費效應發揮著正向積極作用外,技術創新效應和制度變革效應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史丹説。

 

對此,沈抖坦言,在實體經濟的很多領域,整個數字化改造還沒有完成,而且數字化本身也沒有帶來效率上的明顯提升,智慧化滲透還需要一些時間,需要更長時間踏踏實實地摸索。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已深耕10年,在這個方面越來越有信心。

 

田玉龍認為,推進人工智能與先進製造業、數字經濟深度融合,要聚焦重點領域的關鍵技術、關鍵環節,從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激發企業主體活力、營造開放合作良好生態等方面發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信息技術體系,提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賦能水準,打造具有韌性的産業鏈供應鏈和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我國應從‘五個一’的角度來推進融合與發展。”余曉暉表示,“五個一”包括一縱、一橫、一大、一小、一生態,一縱就是要深入行業,形成共性的解決方案;一橫是構建可以複製的區域産業集群;一大是發揮龍頭企業作用;一小是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一生態是構建産學研協同發展的生態合作體系。

 

史丹建議,要處理好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關係,把握實體經濟是根基、數字經濟是引擎的關係。實踐中,要特別注意區域間的協調發展,在産業規劃上要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協調。

 

“實際上,數字化本身並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真正希望做的是通過數字化、智慧化來提高産業的效率效能,創造新價值,提升競爭力。”沈抖説,深入産業,加速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共建産業智慧化新生態,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歷史使命,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産業攀上智慧高峰。(記者 顧陽)

標簽: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