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貿試驗區建設迎來9週年 制度創新助力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

編輯:王瑞穎|2022-09-30 10:52:03|來源:中國證券網

2022年9月29日,是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滿9年。2013年9月29日至今,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從“1”擴容到“21”,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條目從190項減至27項,形成278項制度創新成果得以複製推廣。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肖本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貿試驗區建設9年來,不僅數量不斷增加、空間分佈更加均衡,而且制度創新的廣度和深度也不斷加大,為中國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發揮了“試驗田”作用。

 

6次擴容

 

繼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于2013年掛牌之後,第二批廣東、天津、福建等3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于2015年4月21日設立;第三批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等7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于2017年4月1日設立;2018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迎來第四次擴容;2019年8月份,國務院同意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同時,第五批擴容名單出爐,山東、江蘇、廣西、河北、雲南、黑龍江等6個省份入圍;2020年9月21日,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及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發佈。經過6次擴容,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形成“1+3+7+1+6+3”格局。

 

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經過9年發展,自貿試驗區已經從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單一龍頭髮展成為全國東中西佈局、重點經濟區域全面鋪開的發展格局。自貿試驗區的制度更加健全、體量快速擴大,成為中國實現貿易自由化便利化、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加強高端技術引進的主渠道,以及擴大對外開放和吸引外資的重要窗口。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佈局,賦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權,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建設對外開放新高地”。

 

在張依群看來,未來自貿試驗區將是多元化、多層次的發展格局,一是數量、規模還會進一步增加,會繼續向中西部內陸縱深發展;二是功能佈局將會和區域經濟特點、産業優勢、經濟定位等因素結合起來;三是自主性和自由度會繼續提高,如賦予自貿試驗區在審批、用地、資金、時限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權,進一步提高運行效率和品質。

 

肖本華認為,在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上,要加快與自貿試驗區改革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要結合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總結,及時提請修訂不合時宜的法規,同時對於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中遇到的新問題,需要加快立法予以支持。”

 

從190減至27

 

自貿試驗區的第一份負面清單來自上海自貿試驗區,2013年9月份出臺,設立之初為190項。2014年,調整減少至139項。2015年,在自貿試驗區擴圍之際,該清單又減至122項,同時擴展到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四個自貿試驗區。2017年版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為95項,首次將條目縮減至100項以內,並覆蓋當時的11個自貿試驗區。2018年版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在全國負面清單開放措施基礎上,在更多領域試點取消或放寬外資準入限制,修訂後,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減至45項。隨後,2019年的修訂縮減至37項;2020年縮減至30項;2021年進一步縮減至27項。

 

9年來,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條目經過7次修訂,從190項縮減至27項,縮減比例超過85%。

 

此外,2021年7月份,中國第一張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服務貿易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發佈。

 

今年9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見》提出,“深入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出臺全國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

 

商務部綜合司副司長楊濤近日在商務部專題發佈會介紹,今年上半年,21個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1198.5億元,增長16.8%,以不到千分之四的面積吸引了近16.6%的外資。

 

肖本華表示,21個自貿試驗區不斷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準,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市場主體來投資,每一個自貿試驗區都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不僅在穩外貿、穩外資、穩增長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還促進了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278項制度創新成果

 

自貿試驗區跨越式發展的背後離不開制度創新的支撐。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自貿試驗區核心任務是制度創新,基本要求是可複製可推廣。9年來,相關經驗的複製與推廣為中國經濟的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強勁的推動力。

 

商務部數據顯示,9年來,中國自貿試驗區累計形成278項制度創新成果,涵蓋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事中事後監管等多個領域類型。從複製推廣的路徑和方式看,既有集中複製推廣,也有部門自主複製推廣,切實發揮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試驗田的作用。

 

以海南為例,2018年,海南自貿港建設啟動,截至今年9月17日第14批制度創新成果發佈,已經推出了128項制度創新成果。

 

談及各地自貿試驗區建設還需從哪些方面發力,肖本華認為,接下來還應該按照中國深化改革“試驗田”和連結“雙循環”關鍵節點的要求,增強主動參與改革的內在動力,對標國際經貿新規則,加大差異性制度創新的力度,加強制度創新與産業發展之間的互動,全面發揮自貿試驗區開放“風向標”、改革“試驗田”和經濟“增長極”的作用。

 

張依群建議,一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在金融、稅收、質檢、通關、土地、環保等方面建立起主動服務制度,搭建更加優質的引外資、擴外貿服務平臺;二是提高完善港口、儲運、供應等服務一體化、信息化、自動化功能;三是引進、培育國際化複合型人才。(記者 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