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臺青:養“胃”留人 美食文化串聯兩岸情誼
“要留住一個人,先要留住他的胃。我認為把台灣菜做得好,就能夠將台灣人留住,這是我開創臺菜餐廳的初衷。”“95後”臺青臧泳榮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説
1996年出生的台灣青年臧泳榮,有著超出同齡人的老成持重,他思維嚴謹、邏輯性強,言語間透著自信幹練。
2004年,臧泳榮和弟弟跟隨父母從台灣來到上海。大學畢業後,他便開啟在安徽臺商集聚地——馬鞍山的創業之旅,並在2018年和家人一起創辦了名曰“一家親”的臺菜餐廳。交談中,他自豪地説:“我是來自安徽的台灣青年,也是來自台灣的安徽青年。”
“一家親”臺菜餐廳坐落于馬鞍山市雨山區一個並不繁華的地段,兩層四百多平方米的餐館,處處可見台灣元素,從餐館大門口的小型台灣夜市到餐館內沉浸式的眷村文化,加之有台灣主廚掌勺,這裡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兩岸食客。
臧泳榮坦言,剛到大陸的時候,他吃不慣上海菜的甜,就想著吃台灣菜。“在台灣菜餐廳裏就餐,會有一種歸屬感。後來我的初創項目就選臺菜,我認為做台灣菜有黏性,可以把台灣人留住。”
在臧泳榮眼裏,“一家親”臺菜餐廳不單單是一個用餐的地方,更是拉近兩岸同胞之間距離、增進彼此情誼的一個載體。如今,大到臺胞商務考察、小到皖臺青年交流聯誼,“一家親”餐廳都是大家首選之地,也逐漸在長三角地區小有名氣。
臧泳榮説,2021年春節,為加強兩岸美食文化交流,其餐廳與一家馬鞍山當地企業共同舉辦了一場皖臺年菜大比拼活動。其間,100位兩岸同胞同吃徽菜“胡氏一品鍋”與台灣滷肉飯的畫面讓人動容。“我們中國人過年時講究家人團圓,這兩道菜都有團團圓圓的寓意,這不就是兩岸一家親嗎?”
作為一名臺青創業者,臧泳榮認為,在創業方面,大陸青年創業者側重於市場導向,台灣青年更偏向於創新導向,兩岸青年互補性強。“很明確能感覺到兩岸青年的創業思維不一致,所以兩岸年輕人需要更多的互動。”
據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母親邱素蕙的帶領下,臧泳榮先後組織參與了皖臺青年創富交流營、創新同心青春漾·皖臺未來産業菁英匯、馬臺青創項目合作簽約等70余場皖臺交流活動,涉及文化交流、高校互動、招商引資等,逾千名臺胞先後來皖參觀考察。在他的影響下,已有20多位台灣青年來皖創業、就業。
“大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有目共睹,這增強了臺胞在大陸發展的信心。未來我會繼續在安徽打拼,開辦更多的台灣菜餐廳,讓安徽朋友們了解台灣的美食文化,讓臺胞有回家的感覺,我也希望以美食為出發點,帶領更多的臺胞走進安徽尋覓發展機遇。”臧泳榮説。
今年國慶前夕,臧泳榮作為安徽省唯一一位台灣青年受邀前往北京,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國慶招待會。他説:“安徽如今已成為長三角一員,廣大臺青朋友應抓住機遇。目前我也在推動長三角地區臺胞臺生考察安徽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