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靠山水到賣場景 從賣特産到拼創意 鄉村旅遊越來越好玩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將水稻種植與旅遊觀光産業相結合,助力鄉村高品質發展。圖為人們在稻田景觀上合影。新華社記者 劉 瀟攝
“採摘”“收割”“豐收”,是這個秋季旅遊市場的熱詞。近年來,鄉村旅遊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已成為國內旅遊的重要內容,鄉村旅遊市場日益壯大。據統計,目前,我國已有超過6萬個行政村開展鄉村旅遊經營活動,鄉村旅遊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玩法更豐富
9月,文化和旅遊部、共青團中央聯合推出128條“稻花香裏説豐年”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串聯起一批具有深厚農耕文化、濃郁民俗風情的鄉村景點,引導遊客走進鄉村、支持“三農”,持續發揮鄉村旅遊激發消費活力、促進城鄉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積極作用。
以豐收為代表的鄉村民俗、鄉村生活、鄉村場景,為鄉村旅遊添了吸引力。
在湖南省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崇木凼村,舂米、打糍粑、烤糍粑等民俗活動,很受遊客歡迎;江西省于都縣利用富硒土壤資源,大力發展富硒農業産業,打造梓山萬畝富硒蔬菜産業園,村民“生活像芝麻開花節節高”;民宿、互動農場、藝術工作室的進駐,則讓上海市崇明區仙橋村的知名度越來越大,到此遊玩的遊客越來越多。
參加鄉村旅遊早也不再只是“吃農家菜,住農家樂”。“近幾年,京郊遊越來越好玩,不僅硬體設施更完備,遊玩更便利,可玩的項目也越來越多,全家老少三代同行,都能各自找到適合自己的休閒方式。”愛好自駕遊的北京遊客高琰表示,“如今的鄉村旅遊除了鄉土氣息,還多了很多時尚味。”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日前撰文指出,現在的鄉村旅遊,已經從賣環境向賣場景、賣創意轉變,民俗和非遺也成了鄉村旅遊的全新吸引力。鄉村旅遊已涵蓋觀光、休閒、康養、避暑、冰雪、耕讀、研學、娛樂諸多産品體系。
帶動能力強
鄉村旅遊+農業、鄉村旅遊+康養、鄉村旅遊+研學等,作為一項融合性較強的産業,鄉村旅遊的發展給鄉村帶來了多方面的改變。
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曾是一個“無産業、無人才、無技術”的貧困村,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如今已成為“竹茶加工、農村電商、鄉村旅遊”融合發展的富美鄉村;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友聯村也是旅遊興村的典型,通過發展鄉村旅遊,曾經的人口凈流出村已是處處花海、家家經商;黃洋界腳下的江西省井岡山市神山村也正在享受鄉村旅遊發展帶來的“紅利”,過去,村民“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如今,村民開民宿、辦農家樂,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
鄉村旅遊火了,各類農特産品隨之銷量大增。如何讓鄉村的“土”味産品走上品質化發展道路,許多地方選擇通過“文創”的力量推動農産品提質升級。浙江溫州鄉村旅遊資源豐富,當地出産的鄉村特色産品,如傳統糕餅、五香幹、茶葉等深受遊客歡迎。當地通過不斷改良産品設計包裝、組合搭配等,結合線上銷售模式,讓這些特産成為特色“文創伴手禮”,既增加了村民收入,也提升了當地的知名度。
村莊美了,村民富了,越來越多曾經離開鄉村的人以及投資者走進鄉村。崇明仙橋村黨總支書記管仕忠介紹,過去想方設法招商引資,卻收效甚微,村莊面貌提升後,合作社、民宿投資者都願意進來了。“生活富裕了,産業興旺了,鄉村旅遊大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文藝工作者和退休幹部投資鄉村,並且以鄉賢鄉親的身份在鄉村定居,帶動了更多年輕人返鄉創業。”戴斌指出。
精品化發展
目前,休閒、度假、體驗已成為人們參與鄉村旅遊的重要訴求,各鄉村旅遊目的地為此打造了許多項目,然而,産品雷同、單一等仍然是制約鄉村旅遊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今年以來,文旅部已先後推出“春生夏長 萬物並秀”“鄉村是座博物館”“稻花香裏説豐年”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這些線路多注重鄉土鄉情、自然科普、農耕文化、非遺體驗等的融合,以更好滿足大眾特色化、多層次旅遊需求,豐富鄉村旅遊産品供給。精品化已成為鄉村旅遊發展的重要方向。
近日,雲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發展鄉村旅遊助農增收10個實踐模式的通知》,入選的村莊中有的以花為媒,發展鄉村“美麗經濟”;有的通過盤活閒置資産,為鄉村旅遊發展注入活力;有的依託獨特文化旅遊資源,吸引遊客。讓鄉村遵循自身發展規律,實施鄉村旅遊精品工程,不斷豐富鄉村旅遊産品內容、提升鄉村旅遊服務水準,讓村莊既有美景,也有內涵,讓鄉村旅遊真正成為助農增收的重要途徑。(記者 尹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