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好!駐臺記者送別“團團”: 期待兩岸團團圓圓
大陸贈臺大貓熊“團團”因病情惡化於今天下午離世。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公佈這一消息後,兩岸同胞紛紛表達不捨和惋惜之情。
圖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2008年12月23日,“團團”和“圓圓”正式赴臺,在接受一個月的檢疫後,于次年的農曆春節正式和台灣民眾見面。活潑的“團團”和“圓圓”一會兒嬉戲、一會兒大吃竹子,還喜歡四仰八扎地啃竹子,甚至還會四腳朝天呈“大”字型睡覺,著實萌化了台灣民眾的心,也在島內引起一股熊貓旋風。
根據台北市立動物園統計,“團團”、“圓圓”初亮相的2009年,創下了360萬入園人次的紀錄,這個紀錄直到2014年才被打破,因為“團團”“圓圓”的寶寶“圓仔”誕生了。圖源:臺媒
在海峽的另一邊,還有一群人和台灣同胞一同見證了“團團”“圓圓”的這段歷史,他們就是大陸駐臺記者。2000年起,臺當局開放大陸記者赴臺常態化駐點,20餘年來,大陸駐臺記者們深入參與報道兩岸大事,開啟了向大陸民眾展示島內社會民生、促進兩岸交流的窗口。
圖源:臺媒
“團團”赴臺14年,與許多台灣大小朋友相會,帶給台灣民眾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今天“團團”離世的消息傳來,大陸駐臺記者們也在第一時間送別“團團”。
記者鄭志萍是2008年在四川雅安見證“團團”“圓圓”赴臺的大陸記者之一。十多年來,看著“團團”在台北安家、成家、有了寶寶、當了爸爸,一路療愈了無數兩岸同胞。她動情地表示,每次想到“團團”,腦海裏都是美好的詞語,團圓、幸福、一家人,這一切都真實地存在過。
記者鄭志萍
駐臺記者彭亮表示,到台北市立動物園看看“團團”和“圓圓”是每個大陸駐臺記者的“固定動作”,“團團”就像駐臺記者在台北的親人,帶給兩岸民眾無數的歡笑,也帶來很多的溫暖,為兩岸從誤解到和解的融合發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駐臺記者彭亮
駐臺記者盧嬙表示,得知“團團”生病之後一直在關注著它的消息,心也被它時好時壞的病情揪得七上八下。大熊貓“團團”是兩岸民眾的心頭肉,希望它能夠走好。
駐臺記者盧嬙
駐臺記者艾珂竹表示,“團團”是兩岸民間情感交流的使者,對於團團的離世,我們內心十分不捨,感謝台北市立動物園對“團團”的照顧,也感謝“團團”曾經帶給台灣同胞的美好回憶,以及帶給兩岸交流的溫暖時刻。
駐臺記者艾珂竹
為“團團”慶祝生日,也是大陸駐臺記者的“規定動作”之一,駐臺記者王少丹表示,“團團”不但見證了自2008年兩岸開啟大交流以來的全過程,也帶給兩岸民眾許多的歡樂。
駐臺記者王少丹
駐臺記者施源也曾經有幸和台灣民眾一起為“團團”慶祝過生日。她發現,不論老人還是孩子,都對“團團”充滿了喜愛,自發從各地趕來為“團團”慶生。回首這些美好,感謝“團團”為兩岸帶來的快樂和暖意。
駐臺記者施源
駐臺記者鐘健從2014年開始駐點工作,為“團團”和“圓圓”慶祝過好幾次生日,他表示,如今“團團”走了,去了屬於它的“熊貓星球”,希望它的兩個孩子“圓仔”和“圓寶”能繼續為兩岸民眾帶來歡樂,也能夠看到兩岸真正的團圓。
駐臺記者鐘健
在“團團”患病後,不僅島內民眾十分揪心,大陸的民眾也紛紛在網絡上留言為“團團”打氣,得知大陸專家順利赴臺,兩岸專家團隊攜手救治“團團”,兩岸民眾也齊心為“團團”祈福,更為兩岸和平祈福。
兩名大陸專家赴臺探望“團團”,圖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駐臺記者陳翔表示,“團團”的赴臺帶著大陸的善意,它離去時也收到兩岸民眾滿滿的善意,這一生是圓滿的,如今它可以繼續開開心心過天堂的日子了。
駐臺記者陳翔
駐臺記者楊毅表示,去台北市立動物園探望大熊貓們,就像是娘家人來探望一樣,因為我們的家鄉都在海峽的另一端,而我們也肩負著相同的使命,那就是促進兩岸的交流。如今“團團”離開,它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但它的名字所代表的兩岸期盼團圓的心,所有駐臺記者都不會忘記。
駐臺記者楊毅
駐臺記者陳赫男錶示,和“團團”“圓圓”一樣,東南衛視駐臺記者也是在2008年12月前往寶島台灣。“團團”和“圓圓”寄託了14億中國人的期望和牽掛,如今,我們已經很久沒有重啟駐臺記者工作,也期盼兩岸能夠早日回到融合交流的正軌上來,我們能有機會再去台北市立動物園探望“圓圓”、“圓仔”和“圓寶”。
駐臺記者陳赫男
聚散終有時,感謝“團團”來過這個世界,為我們留下無數美好的回憶,為兩岸交流作出的貢獻。
“團團”,一路走好!
圖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海峽飛虹轉載海峽新幹線微信公眾號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