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世界展示現代化道路不只一條”——英國專家學者熱議中國式現代化
不少英國專家和學者近段時間對二十大報告中所提“中國式現代化”深有感觸。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他們根據近年來自身與中國的“交集”、在中國的參訪感受以及對中國這十年的觀察得出結論,認為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國家對外擴張掠奪、忽視社會平等和不顧環境影響的現代化“老路”存在本質區別。
具有“世界共性”與“中國特性”
近代以來,現代化是強國富民的必然途徑、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英國政治評論員卡洛斯·馬丁內斯在接受本報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國際社會目前普遍認為,現代化是一個發展和運用科學技術以使人類生活更美好的進程。“隨著工業、生産技術、通訊方法、運輸系統、能源系統和醫療保健的發展,人類逐漸掌握提供健康、有意義和有尊嚴生活的能力。”
連日來,“中國式現代化”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詞。英國專家認為,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紮根中國大地,切合中國實際。長期關注中國發展的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副主席基思·貝內特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特性”脫口而出,即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他總結道:“所有這些都意味著中國的現代化反映了世界現代化理論的發展,反映了中國的智慧、文明和歷史,也反映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應用和發展。”
多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英國專家對中國式現代化有直觀感受,並認為十分值得關注與研究。
英國東亞委員會秘書長麥啟安表示,過去40多年來,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實現現代化。麥啟安1993年初次來到中國,見證了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我發現,中國現代化的規模和速度是歷史上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貝內特對中國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有感觸。他高度評價中國在綠色發展領域取得的成就,認為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和退耕還林方面“明顯領先世界”。英國議會上院議員、蘇格蘭前檢察長尼爾·戴維遜持類似看法,表示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創新在中國綠色發展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西方現代化存在“本質區別”
在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日前舉行的一場座談會上,英國知名學者馬丁·雅克在發言中表示,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西方現代化“老路”遇到瓶頸之際,中國式現代化注重造福於民、致力於實現社會平等,走出了一條現代化的新路徑。
他説:“中國提倡實現共同繁榮、建立更公平的社會,這不僅對中國、對中國人民,而且對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他感慨:“我實在想不出哪個西方國家政府認真對待不平等問題。”
貝內特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説,歷史上,一些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建立在對他國剝削、壓迫和殖民的基礎上。而中國的現代化並非通過剝削他國,而是通過發展自身來實現,同時幫助他國發展。“這是本質區別。”
馬丁內斯寫道:“美國和英國等聲稱其成功秘訣是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和西式議會民主制度的結合。但西方走向現代化道路的歷史現實並沒有這般美好。”工業革命始於英國,但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殖民掠奪和奴隸貿易的利潤之上。
馬丁·阿爾布勞(韓衝 攝)
馬丁內斯表示,中國式現代化“不是建立在殖民擴張、帝國主義剝削和戰爭的基礎上,其基礎是中國人民的努力和中國共産黨遠見卓識的領導”。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益啟示
不少英國專家、學者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給世界帶來了新機遇,為西方國家提供了有關政府治理的新思考。
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馬丁·阿爾布勞年逾八旬,是西方率先提出“全球化”概念的學者之一,近年來尤為關注全球治理理論和中國社會治理實踐。他20世紀80年代以來多次訪華,對中國歷史與國情有深入了解。阿爾布勞在中國駐英國使館舉行的座談會上説,中國向世界傳遞了穩定性、可預見性和可靠性。
他解釋,當今世界出現分裂趨勢、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而中國提供了難得的“穩定性”;這種穩定性讓他國熟悉中國的處世之道,進而提供了“可預見性”;中國説到做到,其承諾和最終發生的事情一致,繼而成就了“可靠性”。
上院議員戴維遜説,中國式現代化“向世界展示了不同的發展方式”,為其他發展中經濟體提供了有益啟示。
馬丁內斯認為,“西方的現代化是帝國主義的現代化,世界其他地方因此而受苦”,而中國正開展“和平、可持續、公正的”現代化,這是對人類集體認識的寶貴貢獻。他認為,中國式現代化“向世界展示了現代化的道路不只一條”。參考消息網11月19日報道 (文/杜鵑 許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