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學新聞獎頒獎典禮8日在港舉行 促進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師生交流互動
由中國日報舉辦的2022年大學新聞獎頒獎典禮8日在香港舉行,本次頒獎典禮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主禮,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文部副部長林枬,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臺務部副部長肖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處長陳偉偉,支持機構代表、評委、老師、學生、家長等約180位嘉賓受邀出席。
頒獎典禮現場嘉賓合影。
今年,是大學新聞獎成功舉辦的第十一年,這是疫情後首次有台灣、澳門及內地的獲獎學生和老師一同到現場參與頒獎典禮,與香港的師生面對面交流互動。今年新聞獎共收到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62間院校的近千份中英文作品, 參賽人數逾三千人,其中近250份來自香港地區,參賽學生近840人;近100份來自澳門地區,參賽學生近200人;近150份來自台灣地區,參賽學生350余人;以及近500份來自內地,參賽學生近2000人。此次頒發大學新聞獎中、英文組別共26個獎項。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致辭。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致辭中表示,新聞獎是對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新聞系同學學業成果的肯定。他稱讚中國日報香港版在這25年來立足香港,幫助英語世界的廣大讀者和觀眾,更好地了解國家及香港的發展。他認為該活動為新聞系同學提供一個重要的平臺以積極參與新聞報道,並鍛鍊他們新聞寫作和多媒體製作的能力,用高品質的新聞報道推動社會進步。未來,他希望新聞工作者肩負社會責任,傳遞正能量,繼續説好中國故事。
中國日報社副總編輯、亞太分社社長兼總編輯周立(左一)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右一)為獲獎學生頒獎。
中國日報社副總編輯、亞太分社社長兼總編輯周立在歡迎辭中表示,本屆大學新聞獎有三大特點,一是今年的參賽人數、參賽作品及獲獎作品數都創新高,有三千多位同學參加了本次比賽,近一千份參賽作品,83個獲獎作品,各項數據都是歷年來最多的一屆;二是作品關注度相對集中,三分之一的作品都是關於疫情下人們的生活百態及抗疫故事;三是來自台灣地區的參賽學校比往屆多了三倍,參賽作品較去年增加25%,有二十多位來自台灣的師生專程來現場參加頒獎禮。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企業事務及品牌總監蔡少綿作為此次最佳新媒體報道獎項的評審,在頒獎典禮上表示,同學們的作品都非常具有洞察力,不少報道也配有數據分析,非常深入。她提到同學們對移動社交媒體的運用讓她印象深刻,當報道在移動端呈現時,內容和表現方式都可以變得更多樣。她談到很多參賽作品都有關注疫情下身邊社區裏的動人故事,她希望同學們可以繼續關心社區,延續這一份情懷。
來自台灣世新大學的新聞系副教授林紫玉此次帶領六名學生獲得包括最佳版面設計、最佳新聞視頻、最佳特稿寫作文章以及最佳新聞攝影圖片在內的多個獎項。她在頒獎典禮現場接受採訪時表示,作為帶隊老師,她全程參與了學生從提出選題想法到後續採訪拍攝等環節的整個過程,並精心指導他們發現創作過程中的問題所在。去年籌備階段正值疫情期間,學生們克服困難,通過視頻等方式靈活調整採訪模式,積極蒐集各方消息並從中提煉總結,最終撰寫出鮮活的新聞故事。
獲獎學生現場合影留念。
來自台灣世新大學四年級的林柏鈞同學獲得了最佳新聞攝影圖片季軍,他的作品通過獨特視角記錄了一名手工藝家雕刻米粒的過程。他非常感謝老師的指導,讓作品得以記錄時代的脈搏,他認為這也正是新聞工作者的責任所在。他表示相比其他新聞作品,新聞攝影需要用畫面代替文字呈現故事,在構思和創作環節都有所不同。他也付出了很多努力,通過有限的幾張照片將想表達的新聞故事呈現給讀者。
獲獎同學與獎狀合影留念。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新聞專業的謝伊淇同學獲得本屆比賽英文組最佳文化藝術新聞報道季軍。她表示中國日報舉辦的這次活動讓她有機會把作品展現給更多讀者,讓大家關注到青年孤獨症的問題,以及相關群體的就業走向。她表示,文化藝術類報道可以發掘很多平時較少被大家所關注的文化議題。她個人認為,文化遺産、手藝、戲曲等方面的議題都還有豐富的內容有待挖掘並呈現。
未能到現場的台灣和內地評委以及澳門和內地同學通過視頻方式也發表了寄語和分享獲獎感受,包括台灣真理大學校長陳奇銘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王毓莉教授,吉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學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嚴俊,以及兩位來自澳門大學和三位來自中山大學的學生。
進入融媒體、自媒體時代,“大學新聞獎”的設置也與時俱進,今年更增設了“最佳數據新聞獎”,收到的作品較往年相比,新媒體作品數增長較多,近三分之一的作品圍繞著疫情下的國民生活及感人事跡展開,不少作品迎合時事熱點作出深度、全面的分析及綜合報導,作品品質接近專業程度,令一眾評委印象深刻。
今年,大學新聞獎還特別安排了第二天的文化交流活動,約60名港澳臺和內地獲獎師生將參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希望透過本次活動,加深學生們對祖國的了解和認識。中國日報12月8日香港電